
重慶造船業新年盼拐點
2014-02-11 16:33:28
來源:中國水運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造船業寒冬仍在繼續,中小船廠處于被清洗狀態,大型船廠舉步維艱。2014年初,訂單少、利潤薄、轉型難,重慶造船企業的處境仍讓人唏噓。
小船企轉行不易
1月23日,涪陵烏江二橋西公交站旁,身穿“澤勝集團”工作服的“摩的哥”羅志華告訴筆者,他是一名持證電焊工,在不遠處的澤勝造船廠工作超過5個年頭。2012年以后,他們這些按天計酬的“臨時工”開始習慣性放假。
涪陵是重慶知名的造船基地,羅志華的境遇在重慶造船業中頗具代表性。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初涪陵造船業比重占到重慶全市的27%。
一位當地造船廠老板告訴筆者,2010年前后,涪陵造船廠遍地開花,大大小小約有60家,到現在仍依靠造船存活的估計不到10家,其他除了停產關閉的,“船小好調頭”的中小型船企多已轉行。
不過,大部分中小造船企業轉型并不容易。船廠設施、設備難以用于其他產品,直接限制了企業轉型。此外,中小船企還要面對技術力量不足、市場開拓難度大等問題。
大船企尚“有米可炊”
根據克拉克松統計數據,2013年全球約有95%的企業沒有獲得新船訂單,而沒有獲得訂單的一般都是中小型企業。
筆者了解到,得益于政策扶持和高附加值船舶制造能力,數家重慶大型造船廠尚“有米可炊”。
1月24日,長航東風船舶工業公司經營處負責人告訴筆者,2013年公司實現產值約8億元,根據目前持有訂單看,預計2014年與2013年基本持平。
重慶最大民營造船廠澤勝造船廠總經理劉武告訴筆者,2013年收入2.1億,凈利潤3200萬。“估計2014年全年經營情況要比去年差,集團給我的任務就是熬過去。”劉武說。
《2013年中國船舶工業分析及2014年預測》則指出,受航運市場低迷、完工船舶價格較低、生產成本剛性上升等影響,預計2014年我國船舶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將繼續處于低位。
復蘇“拐點”需等待
寒冬當下,造船企業自救和他救正在上演。
劉武告訴記者,之前已經預判到2014年造船企業仍要邁檻,所以提前進行了設備維修和人員分流。葉念也表示,2013年已經開始積極開拓鋼結構業務,今年還將繼續轉型。
外力方面,政策不斷。2013年2月,重慶市經信委擬定了推進船舶工業配套產業發展方案,提出到2015年實現船舶工業配套產業集群達到200億元規模的目標。2013年7月,該市財政局發布消息,要從稅收等多方面對造船業進行扶持。
不過,有的企業家信心并未恢復。“造船企業與經濟形勢、航運需求密切相關,這些不恢復,政策能起到的支持作用就非常有限。”涪陵歡泰造船廠負責人吳國良無奈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