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西灣全力打造海工裝備“航母”
7月18日,“海洋工程國際論壇”在黃島新區隆重舉行。此次盛會以“發展海工裝備,支撐藍色跨越”為主題,共論行業技術發展現狀、發展趨勢、行業挑戰。黃島新區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集中在海西灣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基地,該基地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海洋特色園區。船舶與海工基地乃至新區將以此為契機,建設我國船舶海工裝備的巨型航母,并努力發展為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
20億元基礎建設打造高端平臺
據了解,船舶與海工基地總規劃面積超過8平方公里,總投資超過270億元,總岸線長12公里,平均碼頭水深12米。其中,船舶產業區6平方公里,總投資約200億元;海洋工程產業區2平方公里,總投資約70億元;噩F有大型造修船塢7座,其中50萬、15萬、10萬噸級船塢各1座,30萬噸級船塢4座;海洋工程滑道11條;大型龍門吊17臺,已形成年造船668萬載重噸、修船200余艘、海上石油生產平臺年鋼材加工量35萬噸的生產能力。
全部建成達產后,基地將實現年產值近700億元人民幣。目前,已累計投入20多億元實施了園區內道路、供水、供電、通訊等九通一平工程,為園區企業發展和項目入駐打造了高端平臺。
龍頭引領百家企業集聚發展
從北船重工西移至海西灣開始,十年時間,這里聚集了包括北船重工、武船重工、中海油海洋工程、中石油海洋工程等船舶制造與海洋工程企業及各類配套企業100余家,形成了以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為龍頭,具備從大型船舶主機曲軸到大型低速船用柴油發動機、船舶電力推進系統、港口及船用機械等完整產業鏈和產業配套能力的大型產業集群。
北船重工是集造船、修船、海洋工程等為一體的大型造修船企業,現年造船能力200萬噸,擁有國內目前最大的30萬噸級修船塢。2013年完成產值46億元,同比增長0.3%。
中海油青島公司為目前亞洲最大的現代化海洋石油工程制造基地,2013年完成產值135億元,增長22%。
海西重工年產大型船用柴油機曲軸150支,改變了我國長期以來曲軸主要依賴進口的歷史。船舶電力推進系統項目年產10套以上20兆瓦級電力推進系統,填補了我國在5兆瓦以上船用發電機等領域試驗生產的空白。
12大項目引領開發走向深海
圍繞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藍色經濟海洋特色園區不斷引進建設國家重量級戰略保障性重大項目,全力推進和服務于國家深遠海開發戰略。據介紹,海西灣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基地有12大項目,這些項目齊頭并進,支撐整個基地的發展。
總投資22.8億元的中石油海工基地項目主要生產海洋鉆井平臺,建造安裝海洋油氣生產設施并對海洋石油工程船舶進行服務和后勤保障。中石油海工基地建成后年產值達40億元。
總投資10億元的712所船舶電力推進系統產業化基地項目主要規劃建設一個國際先進的大型特種電機生產基地,項目建成后將填補國內空白,年產值可達20億元。
大型深海裝備試驗檢測基地項目總投資5.5億元,預計達產后實現產值每年8000萬元,稅收400萬元。
中船重工海洋裝備研究院項目,將打造一個綜合實力較強、專業特色明顯、部分專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海洋裝備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