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簽決定訂單,臺灣造船業很“民主”
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最后抽簽決定訂單歸屬,這在造船業,尤其還是事關國防安全大事的軍艦建造,恐怕是全球首次。
臺灣海軍6艘掃雷艦訂單是近年來“國艦國造”最大金額的訂購案,最后由臺灣慶富造船以抽簽方式獲得合約。臺灣海軍官員表示,這項采購案合約中明確規定,如果評委投票平手時,采用抽簽決定,臺船先抽簽,沒有中簽只能怪抽簽的人“手氣背”。雖然臺船提出異議,但整個開標過程完全合法,臺船黯然退出,而這也反映出臺灣幾大造船廠為爭取海軍訂單的恩怨情仇。
海軍官員指出,海軍6艘掃雷艦采購案采用最優的評選制,因為船廠必須整合作戰系統,要與美國的洛馬公司合作,加上履約保證金高達16億元,技術或財務能力的門檻高,最后只有臺船與慶富兩家參與競標,競爭相當激烈。開標當天,臺船對其中一位評委資格提出異議,評委人數因此從9位變8位, 最后因雙方評分都進入合格分數內,才由評委投票決定,但投票結果是4比4平手。
該名官員表示,因過去曾發生相同情形,經國防部詢問公共工程委員,如果最后評委投票同分,以抽簽決定合乎規定,且這項規定在合約中明確規定,所以最后按照規定抽簽決定。臺船抽到先抽簽,由于只有兩支簽,臺船“手氣背”未中,就不能怪別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