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和造船綠色船舶之夢
2014-02-13 08:42:22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當接單和交船難成為行業困局時,正和造船向高附加值船舶的戰略轉型無疑是一次大膽嘗試。
“該船型的順利下水是正和造船萬里長征的第一步。”1月8日,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正和造船)自主研發的首艘低碳環保型6.7萬載重噸散貨船“和融”號順利下水。在下水儀式上,浙江正和船舶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曹先鋒作如上表示。
1月8日正和造船自主研發的首艘低碳環保型6.7萬載重噸散貨船“和融”號順利下水。
據悉,該低碳環保型6.7萬載重噸散貨船屬于正和造船在2010年開始研發的綠色船舶“SEA LION”系列,船舶總長199.99米,垂線間長195米,型寬36米,型深18.5米,設計吃水11.2米,滿載時吃水12.9米,在按設計航速航行時,每天僅耗油24.8噸。
該系列船型不僅能滿足EEDI第二階段的指標要求,而且獲得了日本海事協會(NK)在中國頒發的首張EEDI證書。NK全程參與“SEA LION”系列中6.7萬載重噸散貨船的船模試驗。據NK初步估算,該船的EEDI比傳統同類型船低25%左右。中國船級社(CCS)也對該船型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同意在該船出廠后為其辦理EEDI證書。
“這艘低碳環保型散貨船為華融租賃公司給我們的兩張訂單之一,接下來還會有一艘同噸位的船開工,加上一些小型常規船型訂單,可以說今明兩年公司‘吃飯’不成問題。” 曹先鋒說。
對于舟山大多數船企來說,接到訂單仍然是首要目標。與這些船企不同,正和造船在經歷了一度繁榮后,面臨的最大壓力不是生存,而是如何在完成存量訂單的同時實現轉型。
轉型高附加值船舶
在舟山修造船領域,正和造船是一個不能繞開的話題。2012 年9 月,正和造船中標海南省三沙市陸島交通船,邁出非散貨船業務的第一步,一度引來輿論關注。去年5月11日,該船型的首制船“甘泉島”號在海南省永興島交付。
去年正和造船為國內一家船務公司建造的146米海洋工程大件運輸船順利開工,該船采用目前較為領先的DP2級動力定位系統和全回轉、電力變頻推進系統,是正和造船謀求轉型升級的開篇之作。
去年10月2日,正和造船兩艘遠洋漁船順利下水,這是該企業建造的首批遠洋漁船。據了解,該船長47.00米,垂線間長41.00米,型寬7.60米,型深3.80米,設計吃水3.15米,主要用于金槍魚捕撈作業。該船的順利下水,也標志著正和造船從單一的散裝船建造向多元化造船轉型升級邁進一大步。
1月初,正和造船接獲挪威船東John Fredriksen 的4+2艘8.2萬噸環保型散貨船訂單,新船預計從年中開始交付,每艘船價格為2700萬~2800萬美元。
一筆筆訂單預示著,當接單難、交船難成為行業困局時,正和造船向高附加值船舶的戰略轉型無疑是一次大膽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