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舶產業或成湖南經濟新增長極
2015-12-21 17:16:09
來源:中國水運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日前,在湖南省經信委(國防科工局)、省航海學會船舶專業委員會、省工業行業協會的學術交流暨年會上,來自全省30多家船舶工業龍頭企業家及“湘、鄂”院校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商產業與人才培養,對接《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服務“十三五”船舶工業發展,為“制造強省”注入新的活力,促使船舶產業成為湖南經濟新增長極。
湖南是國內重要的內河及近海船舶生產基地。據該省經信委(國防科工局)統計,全省已發展有湘船重工、益陽中海、常德達門、泰富重工等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領軍骨干船舶企業,國內軍民船、出口產品兼造。形成以益陽、常德、岳陽、長沙四市為重點的環洞庭湖船舶產業集聚區,年均增長幅度超過20%。截至2014年,全省共有船舶生產企業96家,船舶業主營收入54.41億元,同比增長13.9%。今年1-10月,全省船舶產業規模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7.59 億元,同比增長20.8%,增速高出全省裝備工業增加值12.8個百分點,預計幾項經濟指標可超過去年,將在未來加速培育高技術船舶制造業集群,力爭到2020年全省船舶產業年主營收入達150億元。
省經信委預測,船舶產業將成為湖南經濟新增長極。以湘船重工為例,去年以來,與武漢易華船舶設計有限公司強強聯合,在高速豪華客船、高檔公務船等設計制造領域已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日前湖南首次建造的沿海航區車客兩用滾裝渡船“舟橋3號”,在湘船重工(長沙船舶廠)交付出廠。
多位專家認為,湖南船舶工業要想做大做強,離不開技術人才,更需要培養后備力量。在人才培養上要實施產教一體,校企互動,學校與行(企)業專業共建、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