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輪船:從內河到遠洋
2015-07-07 18:02:10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出身名門,不忘斗志。盧曉鐘繼承了父輩們對民生公司“服務社會、便利人群、開發產業、富強國家”的宗旨要求,在新時期對企業進一步發展有著更深入的思考。
90年前,著名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在重慶創辦民生公司,彼時,“服務社會、便利人群、開發產業、富強國家”成為民生公司的宗旨。1984年,民生公司在重慶重建。經過30年的艱苦奮斗,民生公司發展成為中國大型現代綜合物流企業--民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民生集團)。2009年,民生集團與上港集團合資成立民生輪船股份有限公司(民生輪船)。民生輪船下轄民生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有限公司、民生國際船務代理有限公司、民生物流有限公司、民生國際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上海民生輪船有限公司、重慶民生保稅倉儲有限公司、重慶民生報關有限公司等全資子公司,并在沿海和長江沿線各主要城市以及境外設有40多家分支機構。
回首過往,民生集團總裁盧曉鐘頗感驕傲,他表示:“民生公司1925年創立時就是為了解決民生問題,為閉塞的四川打造出?。1984年重建后,民生集團關注國家及地區經濟的發展,也關注社會和市場的發展。”顯然,市場選擇了民生集團。盧曉鐘表示,長安、嘉陵、重鋼等企業的長江運輸業務很大一部分都由民生輪船完成,“抗戰時期,這些企業都由民生公司幫助搬運到重慶,民生公司為國家保留這些產業出了力。”
展望未來,專注長江運輸的民生輪船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開始 “走出去”,目前已開辟東南亞和南亞的集裝箱班輪航線。對于長江航運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盧曉鐘有著更深入的思考。
支持航運實體企業
對于航運業而言,目前是一個最好的時期。國家戰略層面,“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都與航運業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行業發展方面,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老舊運輸船舶提前報廢補貼政策等著眼于航運業未來發展;區域政策方面,上海、福建、廣東、天津自貿試驗區,以及國務院批復的區域新區,航運業在其中無不占據重要地位。然而,對于航運業而言,當前也是最困難的時期,經濟下行、運力過剩、運價低迷,身處其中的企業大多陷入虧損泥潭。
盧曉鐘表示:“航運業迎來了黃金發展機遇期,歷史上從未有過在政策上被提到如此高度。大家都很振奮,但是振奮之余,要思考如何落實。我們應借助國家戰略機遇進行梳理,向國家提出意見和建議,這是非常重要的。航運業的發展是個系統工程,相關產業應集大成。我認為目前狀況下,航運業需要國家定向幫扶。”
盧曉鐘進一步指出:“有人提及政策支持或許將之局限化、行業化,認為只是支持若干家航運企業和港口企業,這種觀點未免矮化了國家戰略,如長江經濟帶惠及的不僅僅是航運業,還有對港口、航道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最終才形成對長江經濟帶的支撐。長江航運的發展之前從未被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浸淫航運業多年的盧曉鐘認為,在目前行業低迷的現狀下,最困難的是航運實體企業,輔助行業的企業大多是輕資產。所以,國家對航運業定向扶持政策就是要讓航運實體企業健康發展,這是最關鍵的,“在經濟下行時期,所有實體企業都非常困難。實體業務比例越大的企業,壓力就越大,其涉及到投入產出比和資金鏈,主要以船舶為主。國家優惠政策首先應該扶持航運實體企業,解決航運實體企業在經濟下行時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涉及到扶持政策,必須要認真調研,定向要精準,不能一刀切,要視企業結構、產業狀況、細分市場占比等因素而定。在經濟上行時期,航運實體企業將會發揮主導作用。以前強調在國內發展,現在提倡‘走出去',因而政府要以國際視野支持有實力的航運實體企業,只有最大最強的企業才能成功’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