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營船企轉型闖關難在哪?
2016-11-28 17:03:03
來源:中國水運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C
轉型路上期待突圍
民營造船企業扭虧關鍵在轉型。近幾年,各大船企紛紛擁抱“互聯網+”。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互聯網技術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展現出了廣闊的前景和巨大的潛力,已經成為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特別是近 5 年來,數字化、智能化、互聯網化以宏大的規模迅猛發展,深刻影響了人們的經濟和社會生活。造船業作為一個傳統產業,雖然與互聯網新興技術的結合相對滯后,但肯定會受到“互聯網+”的有力推動,再加上造船業又是一個全球性且規模龐大的行業,與航運、鋼鐵等上下游行業聯系緊密,因而產生的影響將是廣泛而深遠的。對造船業來說,已經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怎么“+”的問題。
因而,“互聯網+造船”正逐漸成為民營船企關注和思考的焦點,也是民營船企轉型升級的一大難點。
如今,已有不少船企用“互聯網+船舶”思維,重新打造船舶價值鏈,為船企重新帶來了新的經濟效益。有資料顯示,目前互聯網技術在國內造船行業已得到初步應用,比如,船企可以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整合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形成面向生產組織全過程的決策服務信息,為產品優化升級提供數據支撐;基于互聯網開展故障預警、遠程維護、質量診斷、遠程過程優化等在線增值服務,拓展產品價值空間,實現從制造向“制造+服務”的轉型升級。
D
內外兼修“二次創新”
面對諸多不利因素,民營造船企業該如何應對?
首先,堅定不移去產能。根據工信部預測,“十三五”期間全球新船年均需求在8000-9000萬載重噸左右,需求依然低迷,而中國目前的造船能力還在8000萬載重噸左右,這意味著中國造船的產能就能滿足世界。因此,民營船企應堅持積極調結構、促轉型等多種方式化解過剩產能、優化造船資源配置。
其次,努力爭取入圍“白名單”。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過程中,加大對民營船企的融資支持力度已迫在眉睫。“要督促和引導金融機構認真執行《關于金融支持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采取區別對待、有扶有控措施,加大對民企尤其是列入“白名單”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創新貸款抵押方式。”全國人大代表、泰州市委書記藍紹敏坦言。
最后,乘上“互聯網+”東風。沒有傳統的行業,只有傳統的思維。外高橋造船公司副總經理許平在接受采訪時曾指出,互聯網的特征就是“快魚通吃,贏者統吃”。因此,民營船企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通設計、生產、維護等各環節,形成產業鏈體系,整合創新發展能力;要從封閉的自主創新模式,發展到聯盟式、合作式的協同創新模式,進而再發展到無邊界、平臺型的開放式創新模式。
對于民營船企來說,資金、技術比較薄弱,在雙重危機之下,更加應該牢牢抓住歷史機遇,積極利用國家的相關扶持政策,通過內外兼修加速“二次創新”,從而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