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蓬萊造船海工產業錯位競爭共同發展
2017-09-20 16:30:00
來源:大小新聞網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靠海的區位優勢,帶動了蓬萊造船海工這一依托岸線港口資源的產業發展;仨^去五年,我市不斷調整造船海工產業發展思路,加強科技創新,促進企業在轉型升級中實現精彩跨越。目前,我市造船海工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形成了錯位競爭、共同發展的產業布局。全市造船海工企業共有10余家,其中大型骨干企業3家、規模以上配套企業3家。京魯船業以船舶制造為主營業務,目前主要產品有各類商船、高端漁船和公務船等,年造船能力達200萬載重噸。巨濤重工主要從事海上天然氣鉆井采油平臺的設計、開發與建造,包括導管架和鋼樁、組塊、生活模塊、浮式生產儲油輪的上部模塊以及港口機械和石油化工設備等。大金重工由遼寧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1億元,建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主要生產海上風力基礎塔架、火力發電鍋爐鋼結構及海洋工程裝備。各配套企業主要生產配電盤、船舶分段、船舶管件、錨機、船用扶手、壓力容器、船用鍋爐、海洋鋼結構等產品。資源優勢嫁接科技創新,讓我市造船海工產業不斷邁向產業鏈的最高端。
產業穩步健康發展
19日傍晚,隨著夕陽的余暉慢慢散盡,各式照明設備依次啟動,標志著產品生產進入“夜間模式”。記者在蓬萊巨濤海洋工程重工有限公司廠區看到,國際化工行業首個模塊化建造項目——三菱重工甲醇和二甲醚聯產化工廠模塊建造項目正在加班加點建造。據該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模塊建造完成后將分4批運往中美洲國家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目前項目已經進入交付高峰期,9月份預計交付30個模塊。”該負責人表示。
蓬萊巨濤海洋工程重工有限公司成為我市造船海工產業穩步健康發展的縮影。今年1—8月份,全市造船海工產業共完成產值34.9億元,稅收1.29億元。其中京魯目前已交付各類船舶16艘,完成產值17.2億元;巨濤重工完成產值14.27億元,稅收1.19億元。京魯船業成功轉型,被國家漁業船舶檢驗局授予國內首個“遠洋漁船制造與技術示范基地”,順利通過工信部《船舶行業規范條件》,成為國家第一批達標的船舶制造企業。巨濤重工成功完成俄羅斯亞馬爾群島6.5億美元天然氣管匯訂單的交付,為提高生產能力擴大規模已啟動西區擴建工程。在山東省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中,京魯船業被列為全省10家重點造船企業,巨濤重工被列入全省5個海洋工程裝備企業。2013年6月,我市被省商務廳批準為山東省“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出口基地”,京魯船業和巨濤重工被列為全省機電產品出口基地企業。
2017年,我市海洋裝備制造產業預計完成產值50億元,稅收1.5億元,出口創匯6億美元,交付各類船舶23艘,造船完工量60萬載重噸,完成鋼材加工量14萬標準噸。
自主創新不斷增強
創新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靈魂。近年來,我市造船海工各企業不斷增加研發費用投入和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自主創新能力得到不斷提升。目前,我市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產品設計、制造水平等都有了較大提高,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
京魯船業的冷藏集裝箱運輸船被列為全省20個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研發項目,其與江蘇科技大學建立的“船舶工程技術研發平臺”被列為全省10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及研發平臺。京魯船業承擔的“新型遠洋漁船船型開發及建造關鍵技術研究”獲煙臺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自主研發的新型遠洋漁業捕撈船——秋刀魚船是目前國內第一艘完全與國際接軌的秋刀魚兼魷魚捕撈船,采用了世界目前最先進的LED集魚燈和秋刀魚捕撈設施,同時采用高效襟翼舵等船舶先進技術,各項技術指標都填補了國內空白,被國家工信部列為“高技術船舶科研項目”,被山東省質量監督局評為“山東省名牌產品”,并于2016年獲得了山東省“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的銀獎,該船在市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另外,還自主研發了59.6米超低溫金槍魚沿繩釣船、1200噸級美式金槍魚圍捕撈船等高端漁船。
巨濤重工2014年11月被省經信委評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已擁有發明專利等5項,取得科技成果4項。其中“零下30度低溫環境海洋工程大厚鋼板埋弧焊工藝”項目屬國內首創,填補了國內海洋工程結構加工領域的技術空白;“0℃環境下海洋工程大厚鋼板藥芯焊絲氣體保護焊返修工藝研究”、“大型法蘭平面度檢測工藝”等項目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超高強鋼與異種高強鋼鍛件焊接工藝”獲得煙臺科技進步三等獎。
大金重工與瑞典伊薩公司聯合開發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領域的關鍵制造技術,開發的“雙弧雙絲半窄間隙焊接技術”已成功運用到海洋工程裝備的生產制造,是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技術的重大創新,填補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中高品質和高效率焊接的技術空白。
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
我市是山東省重要的船舶工業基地、山東省優質造船及配套產品生產基地。2012年11月,北溝船舶工業園獲批山東省船舶工業園區。該園區位于北溝鎮,規劃面積10.7平方公里,海岸線8公里,園區內現已落戶京魯船業及2家配套企業。2013年4月,經濟開發區海洋裝備制造產業園入選山東省首批“藍黃兩區”特色產業園,并成為山東省第三批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和山東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該園區位于經濟開發區北部沿海地帶,海岸線總長8公里,航道平均水深-25米,規劃面積1.1萬畝。目前,園區配套設施較完善,已落戶巨濤重工、大金重工2家龍頭企業和4家配套企業。
對外合作不斷加強
隨著世界海洋經濟發展、新技術變革的興起以及中國海洋強國戰略實施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我國與世界各國在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核心配套、智能船舶和智能制造等領域存在廣闊的合作空間。為助力我市造船海工產業走向世界,近年來,我市積極引導船舶制造企業開展對外合作,開拓國際市場。京魯船業與韓國現代商船(HMM)、日本三井商船(MOL)、美國摩根斯坦利、韓國STX集團、希臘拉維尼亞集團、巴西NORSUL、德國CONTI和臺灣隆順漁業集團建立了合作關系,產品得到了船東的一致認可。巨濤重工積極參與世界海洋工程市場競爭,與ROC石油、AmClyde、bluewater等國際知名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相繼完成了ROC石油項目、AmClyde吊機項目、Bluewater藍水單點項目等。大金重工2016年通過Vestas、Gamesa、ENVISION海外市場供方的審核后,與國外風電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出口業務大幅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