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州造船業為何能勇立潮頭?
2023-11-22 09:41:27
來源:臺州發布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11月15日,浙江合興船業有限公司自主設計建造的51000DWT散貨船“隆晟”順利上水;
6月3日,全球首艘江海直達DP2多用途雙體運輸接駁船“風海達”在臺州方興船業有限公司順利上水;
4月21日,浙江皓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2606TEU標箱的“茂港廈門”輪上水,是臺州建造的最大集裝箱船;
4月9日,萬隆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85000DWT“萬銘自由”輪順利上水,這是臺州造船史上自主建造的最大噸位船舶;
今年以來,臺州建造的船舶就像下餃子一樣,船企手握的訂單也爆滿。據市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今年上半年,臺州造船完工量增長了14%,手持訂單增長了5.8%。
“2022年,臺州船舶工業成為全省最耀眼的地區。”浙江省船協常務副秘書長王殿君說,去年,臺州完成船舶工業總產值63億元,同比增長112%,占全省比重18%;完工16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25%,占全省比重50%。“這是2010年以來,首次超過舟山。”
沉寂了十幾年后,臺州造船業又迎來了勃勃生機,那么,它“生生不息”的背后是什么呢?
01.有一批懂船的人
有海,必有船。
“以‘打硬股’方式,兩三個人組合起來,把海灘推平,擱起架子造木船,臺州造船業是土生土長的。”臺州市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浙江天時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新方說。
他認為,有海,沒有灘涂也發展不了造船業。臺州擁有三門灣、臺州灣、樂清灣三個灣,既有深水良港,又有灘涂,是發展造船行業的好地方。
“2003年興起的造船熱,吸引了一大批臺州本地人和從外地趕來臺州淘金的人涌入造船業,積淀了大批造船工人。2010年前后,臺州造船工人足有3萬多人,光溫嶺松門一帶就集聚了近4000人。”作為臺州造船業的元老級人物,臺州市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第一屆會長、浙江合興船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存裕說。
“20多年來,臺州造船業能夠在潮起潮落中‘生生不息’,就在于有一批懂船的人。”臺州市海威船舶機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青說,現在臺州造船的還是二十幾年前那幫人,他們有造船的情懷,更有造船技藝,“造船雖然艱難,但這幫人就愛造船。”
除了有一批造船人,在臺州市船東協會會長莫維立看來,臺州還有大批搞航運的人,也是臺州造船業能夠長青的重要力量,“去年年底,臺州航運船有384艘,運力達到520多萬載重噸,而臺州人掛在全國其他地方的還有500萬載重噸。另外,臺州人注冊在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船只,運力估計也超1000萬載重噸。三者相加,總運力應該突破2000萬載重噸,在全國地級市可排第一。”
“龐大造船產業工人和大體量的航運規模,再加上造船人甘于吃苦耐勞、善于創新,成就了臺州造船業的生生不息。”梁新方說,一方面有產業工人,臺州造船能力極強;另一方面由于大量人在從事航運業,臺州造船人對市場信息的感知能力,非常靈敏。
他舉了一個例子說,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臺州人到東南亞的緬甸、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國造船,帶過去的造船小班長,都成了那邊的專家。
02.靈活的應變機制
每一個市場,變是永遠的。
在臺州,股份合作制在造船業的應用,可以說到了極致:每個船廠、每條船、每個船臺都有不同的股份合作方式,造就了極其靈活的應變機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外船東紛紛棄單。面對棄單,造了一半的船,繼續造還是不造?臺州造船企業另辟蹊徑:用股份合作方式,成立航運公司,自己撐船搞航運。”臺州海濱船舶修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寶富想起當年的情形,記憶猶新,許多被棄單的船得以繼續造下去,造出的船掛靠航運公司搞航運,如有人買就賣掉,就這樣滾動造船,渡過了金融危機難關。
面對金融危機沖擊,今天活不等于明天活,怎么辦?市場敏感性極強的臺州民營造船企業意識到:盡量走差異化之路,走高科技船、特種船之路。
于是,臺州船企就挖空心思,找人家不敢接的訂單和高附加值的特種船訂單來造。
梁新方清晰地記得,2016年,天時造船就找到中國五礦集團合作,造了中國首條在南海海底500米采礦的船,“當時,企業也進行了徹底的股份制改革,主要是淘汰了小股東,確立了造特種船路子,之后便有了張騫號、長和海洋號、沈括號雙體船等高科技船舶。”
為了造好特種船,那段時間,臺州船企自我革命,獨創了許多新技術——
據臺州市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楊雋斌介紹,臺州修造船的技術創新可以說是層出不窮。比如,臺州首創的“氣囊下水”技術,國家標準就是臺州制定的,“當時,上海江南船廠專家過來取經下水經驗?吹脚_州民間竟然有專業的下水隊伍,說太不可思議了。”
“現在,同樣的船,同樣的圖紙,在臺州造比其他地方貴5%至10%,但大家都愿意到臺州來造,因為臺州造的船質量好、性價比高。這是在危機中積累起來的信譽和能力。”梁新方說。
03.配套產業鏈完整
“船舶工業被譽為綜合工業之冠,是工業體系中產業鏈最長、產品結構最復雜、科技含量最高,不僅是勞動密集型,更是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一艘船造價從幾千萬元到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以上,所需零部件幾百萬件以上。”楊雋斌說,作為“制造之都”,臺州造船業有著完整的產業鏈。
據了解,除了主機之外,其他如甲板機械、油漆、錨鏈、內裝潢(舾裝件)、電子產品、導航等配套產品,涵蓋了配電系統、傳動系統、涂裝系統等,都是臺州本地生產,整個配套產業鏈非常完整。比如,魚童漆在世界上都有知名度,應用到了軍工。
李青,算是臺州船配界的元老級人物,在他看來,在配套件上,臺州船用產品的產業鏈非常成熟,松門、路橋是船配的主要市場,大到鋼材,小到螺絲、螺帽、舾裝件都有。
“臺州人到江蘇造船,也是從臺州買零配件帶過去的。”李青說,由于造船業發達,全國知名船舶主機廠、圖紙設計公司和船檢機構,都在臺州設有辦事處,服務速度很快。在浙江省內,則有寧波動力機廠、杭州齒輪箱廠等配套企業。
臺州造船的配套能力,用一個例子可以說明——
“近幾年,很多臺州人去東南亞國家造船,他們都是用自己造的船,裝載著臺州造的船配件,整船帶出去,當然帶去的還有大量的技術工人。”梁新方說,幾十年的沉淀,造船產業鏈配套齊全,在全國都是少有的。
“臺州造船行業配套很完整,前段時間,在廣東召開的全國船舶行業會議上,就評價說‘中國船舶配套看浙江,浙江配套看臺州’。”王殿君說。
臺州造船業為何能生生不息,答案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