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2千+1萬+5萬人!船廠急需產業工人
2024-10-25 21:33:58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意見強調,堅持系統觀念、問題導向、守正創新,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團結引導產業工人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業界人士表示,產業工人是我國船舶工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造船強國的骨干力量。特別是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我國廣大船廠、配套企業對高技能產業工人的需求十分迫切。意見的出臺對船舶工業穩定產業工人隊伍、保障產業工人權益,加強高技能人產培養、推進產教融合,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意見從8個方面作出部署,提出力爭到2035年,培養造就2000名左右大國工匠、10000名左右省級工匠、50000名左右市級工匠,以培養更多大國工匠和各級工匠人才為引領,帶動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建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撐。
意見提出,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培育一批行業領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打造一批核心課程、優質教材、教師團隊、實踐項目。落實企業培養產業工人的責任,構建以企業為主體、職業學校為基礎,政府推動、社會支持、工會參與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鼓勵大型企業制定技能人才發展戰略,健全產業工人培訓制度,積極開展公共職業技能培訓;企業按規定足額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確保60%以上用于一線職工教育和培訓;發揮工會系統、行業協會、社會培訓機構作用,幫助中小企業開展技能培訓。
意見明確,穩定制造業產業工人隊伍,支持制造業企業圍繞轉型升級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實施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和制造業人才支持計劃;統籌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和保持產業工人隊伍穩定,支持和引導企業加強轉崗培訓,提高產業工人多崗位適應能力。大力培養大國工匠,實施大國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加強巾幗工匠培養,充分發揮作用。吸引更多青年加入產業工人隊伍,加強政策支持和就業指導、就業服務,搭建校企對接平臺;改善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強制造業崗位對青年的吸引力。
意見還提出,深入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支持企業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競賽、技能比武,不斷激發產業工人投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產業工人創新創造活力,引導和支持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參與重大技術革新、科技攻關項目;加強產業工人創新成果知識產權保護,做好產業工人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工作。發揮勞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強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職工創新工作室、青創先鋒工作室等平臺建設;推動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加強創新工作室建設;鼓勵發展跨區域、跨行業、跨企業的創新工作室聯盟;實施“勞模工匠助企行”,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
在維護勞動經濟權益,增強產業工人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方面,意見強調,提高產業工人經濟收入,堅持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產業工人工資決定、合理增長、支付保障機制,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措并舉推動企業建立健全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創新創造、業績貢獻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為重點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探索對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和股權激勵等。加強產業工人服務保障,督促企業與產業工人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嚴格規范勞務派遣用工,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有效維護產業工人安全健康權益,壓實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實施高危行業領域從業人員安全技能提升專項行動,發揮職工代表大會對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作用;加強對高危行業建設項目的勞動安全保護,加強職業病防治;督促企業依法落實工時和休息休假制度,健全并落實產業工人療養休養制度,促進產業工人身心健康。
此外,意見明確,暢通產業工人向上發展通道,把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納入黨管人才總體安排統籌考慮,支持各地將急需緊缺技能人才納入人才引進目錄。貫通產業工人橫向發展機制,引導企業建立健全產業工人職業生涯指導計劃;建立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相應職稱、學歷的雙向比照認定制度,健全專業技術崗位、經營管理崗位、技能崗位互相貫通的長效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