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首艘萬噸級甲醇雙燃料內河散貨船命名
10月21日,國內首艘萬噸級甲醇雙燃料綜合電力推進內河散貨船“國能長江01”輪在湖北舉行揭名交船儀式,為推動內河航運綠色智能船舶發展邁出重要一步。
“國能長江01”輪由國能遠海航運(武漢)有限公司投資,武漢長江船舶設計院有限公司研發設計,湖北合創重工有限公司建造。該船于2023年6月29日開工,2024年5月16日下水。6月27日,該船完成首次“碼頭-槽車”方式綠色甲醇燃料加注。此次加注歷時2.5小時,一次性加注ISCC EU認證的綠色甲醇33噸,實現了國內長江內河船舶甲醇燃料加注零突破。
“國能長江01”輪是國能航運積極響應集團公司“136”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次重要實踐。作為川江及三峽庫區運輸船舶的標準船型,“國能長江01”輪船長130米,寬16.26米,型深7.98米,設計載貨量10850噸,入級中國船級社,獲得中國船級社頒發的國內首張內河萬噸級甲醇雙燃料船舶檢驗證書,取得“綠色船舶-II、智能機艙、智能能效管理、智能集成平臺”等綠色智能附加標志,并配置有低壓岸電系統。
在技術方面,“國能長江01”輪采用了湖北東湖實驗室國際領先的直流綜合電力系統核心技術,其動力系統以甲醇雙燃料發電加鋰電池的混合動力為源,具體包括4臺620千瓦甲醇雙燃料十二相整流發電機組、2組500千瓦時鋰電池以及2臺1000千瓦推進電機等,實現了全船動力系統的全面國產化。這一配置使得該船能夠針對長江航線不同季節、不同航段以及上下水功率變化劇烈的特殊營運工況展現出良好的適應性。
通過綜合應用航速優化、機組轉速優化、電源類型及數量優化等方法,船舶可以進行全船能量優化控制,確保動力系統在不同工況下始終工作在較優效率點,從而提高系統在全工況范圍內的運行效率和經濟性,有效降低能耗和排放。通過實現船舶能效在線智能監控、航速優化、故障診斷等功能,大幅提升了船舶的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
此外,“國能長江01”輪還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甲醇柴油雙燃料發電機組的能效優化控制策略”與“船舶交流配電網的電源輸出功率優化調整方法”兩項技術發明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