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家!100%無圖紙造船廠誕生
韓國三星重工宣布,從10月份開始所有船舶的建造作業將全面應用“3D數字生產圖紙”。至此,從船舶設計到建造過程所需的生產圖紙和檢查文件等紙質資料全部“消失”,三星重工也成為造船界首家“100%無圖紙造船廠”。
紙質圖紙由于頻繁的設計變更、圖紙損壞或操作人員圖紙誤讀,可能會造成成本損失和工程延誤,但運用數字生產圖紙,可以直觀地確認船舶分段結構和功能、設計與生產之間實時溝通、提供準確的信息,提高生產效率,防止質量下降。
三星重工期待通過采用數字生產圖紙,每年節省60萬張紙質生產圖紙,以舾裝設置圖為基準,有望節省45%的LNG運輸船設計工時。為了落實數字化和移動作業環境,三星重工計劃到2025年為止提供3000臺平板電腦,并持續推進性能改善,以便作業者能夠輕松使用。
三星重工從2019年開始制定并實施在設計、采購、生產等造船全流程利用數字技術推進業務革新的“智能SHI(Smart Samsung Heavy Industries)”數字化轉型戰略,計劃利用人工智能(AI)、數字孿生等新技術,進一步提前轉換為智能型、自主型造船廠。
“3D建模”是“智能SHI”中最具代表性的業務。過去,三星重工生產部門的員工們每次制作特定零件時,都要翻閱數十張圖紙,并想象成品的樣子。如果不是工作經驗豐富的“老手”,制作出來的成品與圖紙經常會出現差異,F在,員工們通過運行安裝在平板電腦上的三星重工“Symphony”應用程序,就可以實時查看成品的3D模型。參照此,可以確認自己制作的零件最終被放入產品的哪個部分、所需材料是什么、相關材料放在船廠的哪個倉庫等。如庫存材料不足,還可以通過該應用程序進行預訂。
三星重工相關人士表示:“以前每建造一艘船舶,生產部門需要使用近6萬張工作圖紙,但現在已經沒有必要制作這樣的圖紙了。”
據悉,早在2016年,三星重工就已開始引進以3D模型為基礎的設計技法,并應用于船舶建造工程,但是為了獲得船級社認證許可,造船廠還需要重新制作另外的2D圖紙。這是因為造船廠必須從船級社獲得滿足相關規范和規則要求的各項許可后,以獲得批準的圖紙為基礎進行作業。
針對這一問題,2020年7月,三星重工與美國船級社(ABS)簽訂構建“以3D模型為基礎的船舶設計認證流程”協議,以現有的 2D無紙化數字形態的3D模型為基礎,構建可以進行設計驗證和認證業務的新流程,并在三星重工當年開工建造的LNG船上開始實船應用。
截至2021年,三星重工一直同時使用2D圖紙和3D建模。該公司決定,2022年上半年在制作特定零件時,將只通過3D建模進行作業測試,2023年把3D建模全面引入所有部門。
三星重工“智能SHI”事務局局長李中南表示:“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工人覺得手里拿著平板電腦工作很不習慣,不愿意使用,但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現在大家都已經變得很自然了。”
三星重工副社長、巨濟造船廠廠長李王根表示:“3D數字生產圖紙的全面應用,是造船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里程碑。公司將繼續擴大數字化新技術的應用,構建全公司的智能綜合管理基礎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