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數字告訴你綠色燃料產能及潛力有多大
2024-11-01 19:41:49
來源:中國遠洋海運e刊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10月30日-11月1日,第十六屆中國大連國際海事展覽會在大連舉辦。在同期召開的2024船舶海工產業鏈發展論壇上,中國船級社上海規范研究所機電與智能技術研究部副主任溫苗苗作了題為《國際減排規則最新進展與展望》的報告。
在談及船舶替代燃料應用現狀時,溫苗苗指出,LNG仍是應用量最多的替代燃料類型。目前LNG加注設施持續增加,今年迄今為止,全球可提供LNG加注的港口數量新增7個,總數達到195個,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260個左右。甲醇燃料的應用主要由班輪公司主導,而由于船東對綠色甲醇燃料供應及價格等方面的擔憂,甲醇動力船訂單興趣相較2023年有所降溫,但甲醇動力改造項目持續增加,以集裝箱船為主,涉及船舶數量超過100艘。氨燃料動力船的訂單數量則持續增加,但受技術成熟度制約,總量仍然有限,其應用從紐卡斯爾型散貨船、中型LPG運輸船進一步擴展到支線集裝箱船、阿芙拉型油輪等。
溫苗苗表示,基于IMO減排戰略目標的國際航運能源需求預測,2030年國際航運需使用甲醇和氨燃料替代約13%的燃油,總需求量約為5400萬噸。2040年需使用甲醇和氨燃料替代約65%的燃油,總需求量合計約3億噸。2050年需使用甲醇和氨替代約91%的燃油,總需求量合計約4.5億噸。
溫苗苗分析,2035年前,生物質甲醇需求將快速增長。若生物質原料供給充足、使用工業碳源需承擔的碳稅較高,2035年后生物質甲醇仍將占優勢。當使用工業碳源需承擔的碳稅較低時,電制甲醇發展迅速。在碳稅較高、生物質原料供給有限的情況下,綠氨的需求將快速增長。
溫苗苗指出,我國綠色燃料產能及潛力巨大。2025年,我國生物質甲醇規劃產能325萬噸,電制甲醇規劃產能86萬噸,綠氨規劃產能344萬噸,未來我國生物質甲醇的最大產能潛力約4174萬噸;我國工業碳源豐富,電制甲醇產能潛力極大,未來最大可達1.4億噸;我國可再生電力豐富,綠氨最大產能潛力可達1.6億噸。
2050年前我國生物質甲醇可滿足減排強度要求,但不確定因素較多,其減排潛力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電制燃料的排放強度受電力來源影響高,使用離網可再生能源電力可有效降低排放強度。即使使用一定比例的國網電力(10%國網電力),2050年我國生產的電制燃料仍可滿足減排要求。當前我國的生物質甲醇成本和電制合成氨成本與全球水平基本相當,電制甲醇成本具有優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溫苗苗強調,溫室氣體的核算方法從船端CO2排放轉向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改變了航運業綠色轉型的游戲規則。市場機制通過經濟手段調節傳統燃油和綠色燃料的使用成本,是國際航運能源轉型的主要驅動力。應用綠色燃料是實現航運減排目標的根本路徑。綠色燃料的應用技術不是主要障礙,但供應面臨巨大挑戰,F階段可持續燃料供應規模有限,但只要標準明確,中國在碳循環燃料制備和供應方面就具備優勢和潛力。
文字/攝影:呂同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