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首個!海油發展臨港基地實現光伏并網發電
5月8日,我國首個海洋油氣全生命周期智能裝備制造基地——海油發展天津海洋裝備智能制造基地(以下簡稱“臨港基地”)屋頂5.5兆瓦分布式光伏項目并網發電已滿一個月。期間項目穩定運行,全月累計發電量約72萬千瓦時,滿足了臨港基地約75%的用電需求,節約電費支出18萬元。此次并網發電是臨港基地綠色轉型的階段性成果,更是邁向“零碳未來”的堅實起點。
該項目光伏覆蓋率高達75%,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實現低壓并網。并網發電后,日均發電量約2.4萬千瓦時,預計年均發電量約576.32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2074.76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745.94噸,契合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為緩解能源壓力、降低碳排放作出貢獻。
作為海油發展在智能制造領域的關鍵布局,臨港基地在2022年規劃設計階段,秉持“綠色低碳”理念,將節能降碳、超低排放作為核心目標,確定"屋頂光伏+傳統用電"的供能方案。其中光伏系統創新采用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一體化屋頂設計,使用N型高效組件,轉換效率高達21.83%,比傳統的P型組件發電提升3%。
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采用自研夾具,在132天內快速安裝,確保14475塊組件有序排列在屋頂,構成總裝機容量達5.5兆瓦的光伏發電系統。該系統終端可實現發電情況實時監測,并通過系統報警功能對故障問題實現實時響應。
在運營模式上,臨港基地創造性地實施“綠電直供+綠色智造”雙輪驅動模式。待臨港基地全面投產后,綠電直供與智能立庫、桁架機械手等設備將實現無縫對接,使特殊螺紋油套管、泵工況及變頻器等核心產品的制造碳足跡有效降低,真正實現新能源設備的“以綠制綠”。
未來,臨港基地將為構建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通過CCER(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碳抵消機制、碳信用交易等多元化路徑,加速推進“零碳工廠”建設目標,還將繼續深化綠色技術創新應用,探索更多綠色發展的新路徑與新模式,引領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