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船舶工業:砥礪前行為升級
2013-12-12 16:48:54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2013年,全球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訂單呈現走強趨勢,廣東船舶工業適應新形勢,奮力打造轉型“升級版”。通過深化與國外海工設計公司等的戰略合作,深入推進鉆井船、自升式鉆井平臺等項目研發,在較短的時間內,成功進入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同時,該省還以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在穗企業為首,打響了提升產業集中度戰役,力求通過推動骨干企業之間的強強聯合、融合發展,實現優勢互補,提升核心競爭力。
2013年,經過業界的共同努力,廣東船舶工業在困難中不乏亮點。以骨干船企為主力的廣東船舶修造業,積極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船型結構,緊貼市場脈搏開拓經營, 奮力打造轉型“升級版”,使全省的船型結構朝著高新技術船型、海洋工程裝備及其輔助船舶、工作船、公務船及其他非貨運船等多元化方向發展。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廣東新承接船舶訂單33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超過約3成,船舶工業經濟運行基本保持了平穩發展,部分指標止跌回穩或恢復性增長。
向創新模式與高端發展轉型
2013年,廣東海洋工程裝備及輔助船制造實現了快速增長,并在鉆井平臺等高端海工產品制造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一個明顯標志就是海洋工程及輔助裝備業開始走向深海領域。
廣東省船舶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廣東省海洋工程裝備及輔助船訂單金額達66.4億元,同比增長1.5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繼去年底成功接獲4座鉆井平臺訂單后,今年又承接了2座鉆井平臺和1座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并首次承接了6000馬力(HP)深水供應船訂單,邁出了廣東船舶工業走向“深藍”的堅實一步。
廣東瀕臨南海,是我國海洋裝備開發最具潛力的海洋經濟大省之一。為加快廣東船舶工業的轉型升級,廣東省發改委于今年正式頒布了《廣東省發展臨海工業實施方案》。該方案明確提出,廣東省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要重點發展深水自升式鉆井平臺、深海半潛式鉆井平臺、深海張力腿式生產平臺、深海立柱式生產平臺、海上油田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浮式液化天然氣生產儲卸裝置等;支持企業利用現有修造船設施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
近年來,隨著我國海洋開發力度的加大,廣東船舶工業中以中船龍穴造船基地和深圳孖洲島修造船基地為代表的國有骨干企業,紛紛將目光聚焦海洋平臺建造,加快了向海工裝備制造高端產品轉型的步伐。今年10月,號稱全球迄今同類型FPSO改裝中工程量最大、最復雜的海工項目––“伊利亞貝拉”FPSO改裝項目,在中船澄西遠航船舶(廣州)有限公司完工出廠,開創了我國華南地區FPSO改裝之先河。一系列海工裝備業績的取得,標志著廣東在搶占海工高端市場、推動產品轉型上取得了實質性突破,也充分凸顯出廣東在海工裝備制造與改裝上的綜合實力。
業內人士指出,廣東地區船舶修造企業能在較短時間內成功進入高端海工建造領域,并形成各自競爭優勢,得益于其積極創新商業合作模式。通過深化與國外海工設計公司等的戰略合作,深入推進鉆井船、自升式鉆井平臺等項目研發,緊密跟蹤新型、高端海洋工程船技術發展,廣州中船黃埔造船有限公司于今年成功承接了首座自升式海洋鉆井平臺訂單。而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也以類似經營模式,成功接獲了6座鉆井平臺訂單。
廣東船企在海工裝備領域創新的經營模式,被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王錦連稱為“國內海工制造業運營模式的一個創舉”。王錦連認為,這種模式十分有利于我國海工企業快速、高起點地進入高端海工市場。
目前,廣東的海洋裝備制造業已在全國占有一定的地位,廣東船舶工業也借此形成了造修船與海工裝備“齊頭并進”的發展新格局。一批有實力的骨干船企加快了向海工裝備轉型與企業升級的步伐,產品結構更加豐富,產品類型更加多樣。依托海工修理,以澄西廣州公司、友聯船廠(蛇口)有限公司、廣東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一批廣東骨干修船企業,也成功實現了修船業務從除銹、換板、油漆的“老三樣”,向大型化船舶、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領域“新三樣”升級的蛻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