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造船技術主要差距與應對措施
2014-08-20 16:43:13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應對措施
加大設計開發創新
造船企業可以通過投資和并購歐美、日韓大型造船企業和船舶設計院所來迅速掌握海工裝備、高技術船舶、配套設備等領域的先進技術。船型開發應服務于船東和造船企業的實際需求,加大對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力度。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應建立設計資質管理機制,對船舶研發機構“扶優汰劣”。造船企業可以建立扶持基金,拓展高端船舶產品的研發空間。
建立行業規范標準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造船行業遭遇1000多起涉外貿易糾紛,在這些案件的仲裁中,中國造船企業95%敗訴。究其原因除了以倫敦作為海外主要仲裁地和缺乏合同意識外,最主要是中國造船行業缺乏規范的行業標準,而日韓造船企業鮮有此類麻煩,其做法值得借鑒。2002年,日本成立旨在提高日本造船行業國際競爭力的智庫組織“造船產業競爭戰略會議”,旗下擁有日本船舶標準協會、日本造船工業會、日本舶用工業協會和日本舶用機關整備協會等30多家外圍團體,負責制訂日本造船行業的競爭戰略及船舶標準,參與應對及處理WTO、OECD等國際組織中涉及日本及第三國的造船糾紛,研究韓國、中國造船行業發展動態。中國應建立造船行業標準體系,包括技術標準體系、管理標準體系和工作標準體系。應統一代碼和接口標準,建立和充實相關數據庫,實現造船行業內部、企業之間、企業內部在信息資源共享,信息集成能自動更改設計錯誤,自動無縫抽取有關信息生成物料清單以供后續工序或管理軟件應用。
提高制造業水平
從提升造船效益和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出發,中國船舶配套企業需重視造船裝備水平的提升,重點依托中國市場需求,推進關鍵船舶配套設備、海工裝備專用系統和設備以及特種材料的制造,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船舶配套設備自有品牌,加快發展船舶關鍵設備和材料的制造水平,提高高端造船裝備的攻關技術。鼓勵船舶配套企業的兼并重組,改變“多而散、小而弱”的行業格局,提升船舶配套行業整體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