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船廠海工訂單面臨巨大風險
全球目前在建的自升式鉆井平臺共140座,其中有一半并未獲得確定的租約,而這之中有44座由中國船廠建造,也就是說目前在建但還未獲得確定租約自升式鉆井平臺中超過一半是由中國船廠建造的。在目前油價不斷下跌、全球經濟仍在下行的大趨勢背景下,中國船廠海工訂單將面臨巨大風險。
上游報道稱,對于中國船廠而言,建造鉆井平臺可能是一種冒險;當訂單簽訂時,船廠管理者并不確定這座鉆井平臺未來將由哪家公司所有,也不確定這座平臺未來將在何處運營,甚至不確定這座平臺完工后是否能如約收到付款。
不過,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些鉆井平臺訂單只能給船廠帶來微薄的利潤;而且,一旦無法為新平臺敲定租約,船東可能會在完工后拒絕接收。船廠管理者之前曾時常在挪威、巴西、新加坡、墨西哥等地出差從而獲得新的訂單;而現在他們同樣穿梭在這些地方,目的卻是為了尋找鉆井平臺的租約以確保船東的付款。
對于許多投機性的鉆井平臺投資者及船東而言,中國船廠提出的財務條款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中國船廠的鉆井裝備訂單價格通常比新加坡船廠低20%,此外,商業合同簽署時船東也只需要支付10%的金額。
這樣的條款使得船廠不得不承擔巨大的金融風險,尤其是在原油價格走低、油氣公司縮減鉆井開支并減少鉆井平臺租賃數量時。目前,全球在建自升式鉆井平臺共140座,其中有一半并未獲得確定的租約,而這之中有44座由中國船廠建造。
今年上半年,中國船廠接獲的鉆井平臺數量再次達到亞洲第一,半潛式和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共計19座,而亞洲地區全部訂單為37座。然而,這種增長的背后也隱含著諸多危機,包括交付延期、技術挑戰、成本超支及及時付款等。
數據顯示,中國船廠上半年接獲的19座鉆井平臺總價值約為45.8億美元,平均每座造價約為2.41億美元。與此相比,亞洲其他地區船廠上半年接獲的18座平臺總價值約為61億美元,平均每座造價達到3.39億美元。
業內觀察人士預計,2015年中國船廠將面臨更多問題,許多新建鉆井平臺將按預定計劃交付,但船東及投資者可能會因為沒有租約而拒絕接收這些平臺。觀察人士指出,一些船東已經向中國船廠派出專門的工作小組,以記錄在建平臺的缺陷和不足,從而為船東推遲交付期的行為辯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