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運整體回暖造船依舊承壓
2014-11-11 17:02:30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港航船上市企業三季度財報已全部披露。多家航運企業業績反彈;港口企業延續增長態勢;造船企業則現“冰火兩重天”。
近半個月來,BDI連續上漲,過去10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逾30%,創下7個月新高。在航運業持續“深寒”背景下,BDI大漲重新點燃投資者對航運資本市場的熱情。
截至10月31日,在A股上市的港航船上市企業三季度財報全部披露。航運企業整體向好回暖,多家企業業績出現大幅增長;港口企業延續去年的增長態勢,但因貨物吞吐量增幅回落,業績表現平平;造船企業則現業績“冰火兩重天”的景象。
集運整體回暖向好
今年以來,國際航運市場整體狀況有所改善。前三季度,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平均值1102點,同比略增0.6%。
中國遠洋(601919.SH)仍未能實現扭虧。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74.27億元,同比增長2.88%;凈利潤為虧損6.54億元,同比減少13.79億元,同比減虧67.82%,其中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6.22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10.44億元。受益于集運美線運價上漲以及營業成本因油價下跌而減少,中國遠洋經營狀況進一步好轉。三季度毛利率環比上升3.77個百分點至10.91%,達到2011年以來最高點。
現金流方面,中國遠洋集裝箱航運及相關業務收入增加,燃油費及干散貨船舶租金支出等進一步減少,帶來經營活動現金流明顯改善。前三季度,現金凈流入43.94億元,去年同期為凈流出32.14億元。
前三季度,中國遠洋集裝箱航運業務貨運量累計699.24萬TEU,同比增長8.82%;集裝箱航運及相關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46%至350.54億元,其中三季度集裝箱航運業務貨運量為250.31萬TEU,同比增長8.21%。
截至9月30日,中國遠洋經營集裝箱船舶185艘、90.60萬TEU。同時,持有10艘集裝箱船舶訂單、11.80萬TEU。
中海集運(601866.SH)因非經常性損益實現扭虧并大幅盈利。前三季度,中海集運實現營業收入267.54億元,同比增長5.12%;實現凈利潤6.64 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16.7億元;毛利率1.87%,相較去年同期-3.8%的毛利率顯著提升。其中,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2.05億元,同比增長2.77%;營業成本86.86 億元,同比下降5.03%;毛利率5.63%,實現凈利潤2.03億元,成功扭虧。
對此,興業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中海集運因非經常性損益業績超預期:出售上海崢錦實業取得投資收益2.04 億元、出售上海中海洋山取得投資收益9148.60萬元、出售中海發展碼頭并置換香港碼頭取得投資收益6.53億元。
同時,歐洲/地中海航線運費水平大幅提升以及燃油成本下降,是中海集運業績改善的主要原因,其中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歐洲航線及地中海航線前三季度均值同比分別增長15.1%和26.8%。此外,中海集運與阿拉伯聯合航運和達飛輪船共同簽署合作協議,符合集運規模經濟的大趨勢,有利于整合航線資源,未來可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
東方海外(00316.HK)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2.08億美元,同比增長4.8%;運載力同比增長2.3%;整體運載率同比上升4.3%;每只標準箱平均收入同比減少3.3%。其中,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18億美元,同比增長5.7%;運載力同比增長1.3%;整體運載率同比增長2.9%;每只標準箱平均收入同比微升0.5%。
東方海外數據顯示,三季度在所有航線中,亞歐航線表現最出色,營業收入同比勁升17.3%至3.10億美元。此外,跨太平洋航線依然是東方海外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收入為5.19億美元,同比增長5.5%。
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前三季度集裝箱水運形勢報告》指出,在世界經濟復蘇步伐逐漸加快的背景下,全球集裝箱海運量增幅將有所增長。據克拉克森預測,今年全球集裝箱海運量約為1.71億TEU,同比增長 6.0%,增速同比加快1.1個百分點。但四季度屬傳統淡季,運力供需失衡狀況可能進一步加劇,總體市場行情不容樂觀。未來,班輪公司對過剩運力的投放方向將成為各航線行情起伏的主要影響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