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造船業挺進高端市場
2016-06-06 17:22:09
來源:中國水運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日前,江蘇省經信委副主任秦雁表示,在“十三五”期間,江蘇船舶工業將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發,以堅持創新引領為中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提高有效供給,狠抓中高端產品設計建造,推動江蘇造船業向中高端邁進。
1.
重創新 著力高端
“在新常態的產業競爭環境下,科技創新能力對競爭力的貢獻更為突出。把創新打造成引領江蘇船舶行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占據產業發展制高點,是建設造船強省的必由之路。”秦雁表示,盡管經過“十二五”的發展,江蘇船舶工業在產業規模、市場份額以及產品結構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船企仍普遍存在著高端產品競爭力不強、創新引領和創新驅動不足等軟肋。對此,在“十三五”期間,江蘇造船業將以堅持創新引領為中心,通過科技創新,著力在高新技術船舶產品領域、海洋工程裝備領域、船舶綠色制造領域以及高端配套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加大高新技術船舶產品及海洋工程裝備領域的研發建造是江蘇船舶工業打造高端產品線的首張王牌。眾所周知,市場高峰期企業進行結構升級的動力不足,隨著2016年造船業進入“困難”時期,調整轉型勢在必行。在產品供給方面,江蘇船舶工業將抓住技術復雜船型需求持續活躍的有利時機,快速提升LNG運輸船、大型LPG船等產品的設計建造水平,打造高端品牌;同時,突破豪華游輪建造技術,積極開展基地航行船舶、清潔能源船舶、超大型礦砂船、大型工程船、南京磷蝦捕撈船等高技術船型開發。重點船型包括LNG動力雙燃料船舶、極地航行船舶、中/大型LNG運輸船、汽車運輸船。此外,在海工裝備領域,將全面提高海工裝備研發、建造和項目管理水平,掌握海洋工程裝備特有的設計、建造及安裝調試技術,建立與海工裝備項目特點相適應的、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項目管理模式和生產組織方式,重點發展方向包括海洋工程裝備技術、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海洋浮體結構物、其他海洋資源開發裝備。
此外,針對創新能力弱、工藝落后、能耗大、效率低的低端產能,江蘇船舶工業還將實行關停并轉,提高船舶工業產業集中度,鼓勵企業自律產能,避免內部無序惡性競爭,通過升級改造形成高效率、智能化、低能耗和綠色環保的優質產能,形成合理的產能結構。
“造船產能的過剩實質上是一種結構性過剩,即中低端產能嚴重過剩,而高端產能則遠遠不足。如大型液化天然氣(LNG)船、豪華郵輪、冰區極地運輸船等。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同樣也以中低端產品為主。”江蘇一家船企高管表示,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江蘇造船業產能得到迅猛擴張,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但這些造船產能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船舶領域,在三大主流船型的市場比重中也以散貨船為主。自去年以來,船市進入深度洗牌期,一些以散貨船為主的船企遭遇重創,抗風險能力減弱,這充分說明了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還處于中低端的弊端。為此,他建議,面對愈發嚴峻復雜的市場形勢,船企須在供給側改革上加快實踐步伐,用改革推進造船企業的轉型升級,提高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2.
補短板 全面發力
除了在產品結構上存在高端不足、中低端過剩外,江蘇船舶工業在船舶開發設計關鍵技術領域、售后服務、國際網點布局,特別是船用配套產業中關鍵船用設備的研發建造等方面均存在短板。積極實施“產業鏈”補短板,大力發展高端配套,打造特色鮮明的配套產業基地,促進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企業與配套企業戰略合作,構建完備的配套產業鏈體系已成為江蘇船舶工業“十三五”發展高端配套的重點之一。
在高端配套領域,江蘇船舶工業下一步將重點發展三大板塊,一是推動優勢配套產品集成化、智能化、模塊化發展,滿足船用設備耐低溫及低溫、止裂等原材料需求,掌握核心設計制造技術;二是加快船舶和海工配套自主品牌產品開發和產業化;三是掌握海洋工程裝備關鍵系統配套技術,包括鉆進系統集成技術,動力定位系統集成技術,鉆井包以及大型甲板機械設計與制造技術等。主要有動力系統、機電控制設備、海工裝備專用設備、水下生產系統及關鍵設備等。
此外,在船舶開發設計關鍵技術領域,江蘇船舶工業還將著力抓好相關領域的關鍵技術積累和提升,重點開展船舶性能優化、節能與新能源、智能船舶技術等關鍵領域的技術突破,掌握一批行業核心和共性技術。主要包括CFD線型優化技術、船舶總體多學科優化設計技術、結構輕量化設計技術、振動和噪音風險及預報技術、船機槳匹配及節能優化技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