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點水新能源開創“船、車、儲”跨界商業模式
2024-09-22 19:39:27
來源:中國水運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一.百年蕪船 向江向海
蕪湖造船廠有限公司至今已擁有124年歷史,為我國船舶出口知名骨干船廠,安徽省船舶重點龍頭企業。擁有安徽省蕪湖市、山東省威海市兩大船舶智能制造基地,年產能140萬載重噸,年產值規模達百億級。蕪湖造船廠有限公司堅持打造高附加值精品船型,目前在5萬噸以下化學品船品類市場,新接和在手訂單全球第一。2024年MR新接訂單中國第一,全球第二。已成為全球化學品船、MR船舶領域知名船廠。
蕪湖造船廠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與“美麗中國”建設號召向江發展,圍繞長江大保護及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轉型,于2023年5月成立新能源項目組,同年10月孵化三點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形成軍民融合、海工船舶、內河新能源船舶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
二.促進傳統內河航運轉型升級
三點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沿江近海新能源船舶的全產業鏈協同發展,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合作,針對年輕化客戶市場,打造一流的產業鏈共性技術研發與協同創新平臺,開發綠色智能標準化、譜系化系列船型,打造AI+航運智慧平臺,實現“人、貨、船、場”互聯互通。
1.人:面向年輕客戶,開發潮流科技產品,改善船員年齡結構斷層問題;
2.貨:為內河航運大宗品水運物流提供高效、低碳和智能綜合解決方案;
3.船:以航道為中心,打造綠色智能標準化、譜系化系列船型,帶動船舶產業的規;、產業化發展;公司秉承“極客精神”,為客戶提供綠色、智能、安全、溫暖的優質科技產品;
4.場:通過構建AI+航運智慧平臺,實現“人、貨、船”信息互聯互通,促進航運業參與方關系重構,讓船舶交易和運營更加透明和高效。
三.打造航運六大零碳場景助力水運零碳物流
三點水新能源科技針對內河大宗品運輸6大場景,創新開發以港口作為貨物、交通運輸工具(船舶、重卡、AGV等)樞紐一站式綠色綜合能源補給場景優勢,打造基于“船、車、儲”標準化共享電池包的共享換電模式,加速內河航運系統性向零碳排放發展。
系統一 綠色智能標準化系列船型
圍繞用戶使用場景(貨物類型、通航條件、港口條件、水文特征等)和新能源船舶運營經濟性要求,正向開發內河航運系列標準船型,推進模塊化建造,改善傳統船舶“離散型”弊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帶動產業鏈協同降本。三點水新能源移植先進制造業經驗,通過船型的標準化、譜系化設計,標準化動力系統總成、批量化智能制造,促進內河船舶產業鏈的商品化進程等手段,促進新能源船舶上下游產業鏈協同降本,打造內河船舶極致成本優勢,解決內河新能源船舶早期一次性投資成本高、船東對新能源船舶接受度低等商業模式弊端,促進內河新能源船舶的推廣應用和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提高服務體驗。隨著后續大量標準化綠色船舶投入運營,有助于船舶建造企業推進建設貼近用戶的大量后服務網絡,為船東提供標準化、透明化的充換電和船舶修造、改裝、維保等售后服務,大幅降低船舶服務成本,提高船東服務效率和服務體驗。
持續優化船舶性能。三點水標準化船型在綠色、智能化及質量工藝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整船采用CAN總線+域控制電子電器架構,正向研發船用OS操作系統及自主航行技術,產品軟硬件可持續進行OTA,為船舶能效、安全、智能持續提升,產品性能持續領先奠定基礎。
系統二 港口充換電站
三點水新能源科技基于船車儲共享換電技術路線,自研港口充換電裝備卡脖子技術難題,打通電池在船舶、重卡、儲能之間的技術卡點,打造港口無人充換電站。實現港口船舶、重卡、AGV等換電站設施共擔共用。提升港口充換電設施的集約化建設,促進船舶、汽車和新能源產業“三業融合”,助力智慧零碳港口建設。
系統三 港口換電重卡
三點水新能源科技與奇瑞商用車聯合重卡,聯合開發船車共享標準化電池包,加入港口共享換電站,提高電池資產利用率,改善船舶換電運營商業模式。
系統四 移動換電船+船電寶
三點水新能源科技為船舶便利充換電服務,拓展補能場景,開發全球首制移動換電船,在錨地為標準化電動船舶提供動力電池換電,并為燃油船提供生活用電電池租賃服務。有助于拓展船舶充換電基礎設施,緩解未來岸線泊位換電排隊問題,解決船舶應急補能服務需求等。
系統五 移動換電車
基于部分碼頭不具備充換電站建設條件,三點水在港口貨物堆場建設新型儲能站,采用“車V船”換電模式為靠泊船舶提供換電補能服務,提高換電網絡的韌性。
系統六 移動儲能+虛擬電廠
基于三點水船、車、儲共享標準化換電模式,船舶和車輛作為可移動的大容量儲能終端,接入虛擬電廠平臺,有助于國家電網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提升電網。
打造航運新質生產力
三點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以創新之姿,引領內河船舶領域向綠色智能轉型,書寫新時代綠色航運的壯麗篇章。未來五年,公司將緊緊抓住國家交通強國建設、重大裝備升級換代、消費品以舊換新等萬億級市場機會,以新模式、新質生產力為支撐,成為全球內河新能源船舶頭部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