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高橋造船供應鏈協同平臺引領船舶產業駛入智造新航道
2024-10-24 20:46:11
來源:上海經信委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運用數字技術對制造業研發生產全流程和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進行改造和價值重塑的過程。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必然要求,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迫切需要。
構建敏捷、韌性的供應鏈是當前全球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命題,也是制造業企業打造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方向。在上海,一批鏈主企業在開展自身數字化轉型的同時,正著力打造數字供應鏈,賦能上下游企業,助力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愛達·魔都號”作為大型郵輪的典型代表,全船1000多臺套系統和設備、200公里管道系統和4750公里電纜交叉重疊,工藝復雜,建造周期長,且各環節協同并行難度極高,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顯得力不從心,亟需產業鏈相關方實現云平臺協同、信息共享和數據驅動。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外高橋造船”)自主研發了一套船舶建造供應鏈協同平臺TIME 4 LINK,探索跨行業、跨區域的船舶產業供應鏈協同應用,落地船舶建造主要采購物資協同等場景,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信息資源的共享及行業供應鏈服務體系構建。
自主研發供應協同平臺 賦能船舶產業鏈云協同
面對”愛達·魔都號”等大型郵輪建造過程中的技術挑戰,以及數字化平臺和管理經驗從國外引入難的困境,外高橋造船組建了一支數字化創新團隊,自主研發船舶建造供應鏈協同平臺TIME 4 LINK,突破平臺架構、數據交互、跨地域及跨平臺協同、數字孿生、微應用及App集群、知識圖譜等關鍵技術,探索跨行業、跨區域的船舶產業供應鏈協同新路徑。通過構建基于云服務模式的船舶供應鏈生態體系,平臺支持供需雙方的自主注冊與信息共享。用“區塊鏈”思想保障供需雙方利益的同時,實現平等框架下的合作共贏。
業務與技術融合 創新船舶建造管控新模式
打造自主可控平臺架構,支撐船舶建造協同一體化應用開發與運維
外高橋造船構建了一個基于統一平臺技術架構的船舶建造供應鏈協同平臺(技術架構如圖1所示),以微服架構、高可用數據+大數據架構及安全架構為船舶建造的協同一體化應用提供堅實支撐,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
供應鏈協同平臺技術架構
建立云端協同造船管控模式與標準,指導船舶建造協同一體化平臺建設與實施
外高橋造船已初步建立船舶建造管理標準、業務協同規則與接口標準,明確了云端協同整體業務框架(如圖2所示)。通過調研船東、設計方、國內主要鋼廠、主要舾裝件配套廠商和設備供應商,外高橋造船梳理了船舶建造內部協同、內外協同管理邏輯和流程細節,確定了協同場景與協同模式。
云端協同整體業務框架
推動船舶建造供應鏈協同平臺應用,形成船舶建造協同新模式
從橫向管理來看,平臺在企業內部實現了設計、采購、計劃、質量、配送和生產等全鏈條的順暢對接。從縱向管理來看,平臺打通了船廠與供應商之間的協同壁壘,通過強化聯合設計、計劃拉動、采購尋源、質量檢驗和物流配送等環節的協同管控,實現船舶供應鏈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和價值共創。船舶行業產業鏈如圖3所示。
船舶行業產業鏈
推動船舶產業鏈數字化轉型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外高橋造船獨創工業級平臺架構,打造的船舶建造供應鏈協同平臺TIME 4 LINK,成功助力中國首制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的設計建造,不僅推動了公司內部數字化升級,還實現了平臺向外延伸,與數百家供應商實現了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通過大數據分析,管理者能夠精準預判風險,提前調配資源,確保項目順利推進。資源的集成優化,場地、人力、物資的盤活,不僅降低了成本,更減少了資金占用,預計提升產業鏈整體經濟效益5%以上。這一創新實踐為國內造船行業乃至更廣泛的制造行業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的模式和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