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換帥如換刀?韓華海洋三季度扭虧為盈
10月29日,韓華海洋發布今年第三季度業績公告,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031億韓元(約合20.1億美元、14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實現營業利潤256億韓元(約合1904萬美元、1.4億元人民幣),盡管同比下降了65.5%,但環比今年第二季度成功實現扭虧為盈。
今年前三季度,韓華海洋累計實現營業收入75228億韓元(約合55.9億美元、397.2億元人民幣),實現營業利潤689億韓元(約合5123萬美元、3.6億元人民幣)。
韓華海洋表示,盡管第三季度因夏季休假及中秋節連休等季節性因素導致開工天數減少,但得益于LNG運輸船營收比重擴大,以及從韓華集團受讓的成套設備事業部編入,公司的營業收入環比上升了6.6%,同比增長了41%。從營業利潤來看,韓華海洋的表現與當前新造船市場的興旺相比多少顯得有些低迷,但環比已扭虧為盈。
韓華海洋強調,在第三季度韓元兌美元匯率下降和外包成本增加等背景下,公司仍然實現了營業利潤,殊為不易。不過同時也出現了748億韓元(約合5562萬美元、3.9億元人民幣)的凈虧損,同比轉盈為虧。
從各事業部來看,商船事業部隨著低價集裝箱船訂單比重減少和高收益的LNG運輸船比重增加,已正式步入盈利軌道,特別是明年開建的LNG運輸船平均船價更高,預計商船業務的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將進一步擴大。
特種船事業部在穩定的銷售趨勢下,以收益性高的潛艇及MRO(維護、修理和運營)業務為主,保持著堅挺的利潤率。
海洋事業部隨著正式開始向深海設備供應電力,氣田現場控制系統(FCS,Field Control Station)以及海上風電安裝船(WTIV)的銷售大增,營業收入環比第二季度增長了46.8%,虧損幅度收窄。
在艱難的內外環境下,韓華海洋今年以來承接的船海裝備訂單已達37艘,合同總金額約73.6億美元(約合520億元人民幣),超過了去年全年35.2億美元的接單總額的2倍。這31艘訂單包括17艘LNG運輸船及LNG-FSRU、7艘VLCC、6艘集裝箱船、2艘VLAC、1艘VLGC、1座海工裝備、3艘特種船。
韓華海洋表示,通過選擇性接單策略,公司在第三季度延續了以超過市場船價的高船價簽訂合同、確保收益性的成果。
特別是今年8月,韓華海洋在韓國國內船企中首次承接了美國海軍招標的艦艇MRO項目,并成功與美國海軍進行了首次交易,目前正在協商后續MRO項目。
韓華海洋通過第三季度業績發布會表示:“預計收購美國費城造船廠將在第四季度結束交易。通過在費城造船廠增設建造設備,公司將利用美國國內最大規模的船塢,使之成為建造艦艇和執行MRO項目的有效基地。”
對于收購費城造船廠后的追加設備投資計劃,韓華海洋發言人表示:“目前企業合并程序尚未完成,因此公司還沒有作出最終投資決定。在對費城造船廠的實地調查過程中,可以看到很多能夠誘導生產效率提高的因素,我認為為了反映韓國造船標準,有必要進行一定部分的投資。”
韓華海洋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將以生產穩定化為基礎,開展以收益性為中心的業務運營,繼續保持業績改善趨勢。預計2025年的營業收入將比今年略有上升,達到11萬億韓元。”
2023年5月,韓華集團收購大宇造船,將公司更名為“韓華海洋(Hanwha Ocean)”,并任命韓華集團支援部門負責人權赫雄為韓華海洋第一任代表理事、首席執行官,同時晉升為集團副會長。然而,迎來“新東家”的韓華海洋在2023年繼續出現了1918億韓元(約合1.48億美元)的營業虧損,盡管與2022年相比減虧幅度超過88%,還實現了1443億韓元(約合1.11億美元)的當期凈利潤,但遺憾的是,韓華海洋2023年事實上只在第三季度實現了盈利。
進入今年以來,韓華海洋的業績依舊處于不穩定狀態。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836萬億韓元(約合16.6億美元),同比增長58.6%;實現營業利潤529億韓元(約合3800萬美元),同比去年一季度628億韓元的營業虧損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510億韓元(約合3700萬美元),同比扭虧為盈。但在第二季度,該公司在實現營業收入25361億韓元(約合18.3億美元),同比增長39.3%的情況下,出現了96億韓元(約合692萬美元)的營業虧損。其中,商船業務和海工業務均出現營業虧損,總計虧損910億韓元(約合6564萬美元),而軍船業務則創造了734億韓元(約合5294萬美元)的營業利潤。這也是韓華海洋今年第一季度實現扭虧為盈之后,再度轉為虧損。
對此,韓華集團終于下定決心“換帥”,在今年8月任命韓華能源公司和韓華IMPACT代表理事金希澈為韓華海洋的新任代表理事、首席執行官(CEO),取代了扭虧不力的權赫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