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運市場旺季結束?SCFI指數連續十周下跌
集運旺季提前結束,在7月初創下3733.8點的年內高點后,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至今已連續10周下跌。
根據上海航交所9月13日發布的最新數據,SCFI指數上周下跌215.63點至2,510.95點,周跌幅7.9%,歐美四大主要航線的運價均持續下跌,其中歐洲線和地中海線跌幅較大。
上周,遠東到美西線每FEU運價下跌111美元至5494美元,周跌幅1.98%;遠東到美東線每FEU運價下跌673美元至6838美元,周跌幅8.96%;遠東到歐洲線每TEU運價下跌618美元至2841美元,周跌幅17.86%;遠東到地中海線每TEU運價下跌458美元至3365美元,周跌幅11.98%。
而在近洋線,遠東到日本關西每TEU運價較之前一周持平,為298美元;遠東到日本關東每TEU運價較之前一周上漲1美元,為306美元;遠東到東南亞每TEU運價較之前一周下跌20美元至447美元;遠東到韓國每TEU運價較之前一周上漲8美元至147美元。
對于近期集運市場運價走勢,分析師認為,當前歐洲航線運力處于較高水平,傳統旺季有提前結束的趨勢。市場貨量下滑,多數航運企業開啟降價攬貨策略,市場競爭加劇。同時,美國市場運輸需求缺乏增長動能,供需基本面缺乏支撐。由于目前集運市場存在較多風險因素,包括緊張的地緣局勢、美東港口罷工威脅、中歐及中美貿易關系等,未來一段時期仍將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業內人士指出,美東罷工疑慮升高,許多美東航線貨物轉往美西,減緩美西運價下跌壓力。美東碼頭工人勞資舊約將在9月30日到期,但新約談判仍無法達成共識,在談判結果還不明朗、罷工風險仍在之際,預計這兩三周到美東貨量遞減,運價下跌的風險遞增。
歐元區經濟復蘇迎逆風,運輸需求疲弱,上周歐洲、地中海航線跌幅加大。雖然有馬士基等主要集運公司力挺運價,為即將開始的歐洲線合約談判保留籌碼,但由于新船持續投入,仍有加班船投入搶市,運價走勢恐將持續震蕩。
業內人士進一步表示,圣誕節部分貨物已提前出運,預期運價將在9月底前有所下調,且不排除集運公司在10月1日會安排空班。
除了罷工風險之外,美國確定對部分中國制造產品提高關稅。自9月27日起,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的關稅稅率將上調至100%,太陽能電池的關稅稅率將上調至50%,電動汽車電池、關鍵礦產、鋼鐵、鋁、口罩和岸邊集裝箱起重機的關稅稅率將上調至25%。此外,包括半導體芯片在內的其他產品的關稅上調也將在未來兩年內生效。這一政策無疑將極大影響中美貿易,貨量前景不容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