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準班率創疫情后最低!全球集裝箱船延誤問題持續惡化
2024-11-05 19:18:55
來源:海運圈聚焦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在2024年,全球集裝箱船延誤問題持續惡化。根據Sea-Intelligence最新數據顯示,當前班輪公司準班率已創下疫情后的最低水平。
Sea-Intelligence首席執行官Alan Murphy表示,雖然2024年班期準班率穩定在50%到55%之間,但自5月達到峰值后,整體表現呈現出輕微下降趨勢。
具體而言,2024年9月,班輪公司整體準班率進一步下滑1.2個百分點,至51.4%,創下近24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對比2021年,當時僅三分之一的船舶按時到港,而到了2022年10月,行業勉強突破50%的大關。2023年年中,行業準班率一度達到64%的高點,但自同年12月起,由于胡塞武裝襲擊導致紅海航線頻頻中斷,準班率再度下滑。
2019年,疫情爆發前,集裝箱船舶的準班率曾穩定在80%左右。如今,面對新的運營壓力,馬士基和赫伯羅特設立了更為雄心勃勃的目標:到2025年雙子星合作計劃啟動后,在關鍵航線上實現90%的班期準班率。然而,從目前的表現來看,這一目標將面臨重重挑戰。
在9月的班輪公司表現中,馬士基繼續保持領先,準班率達到55.5%,但相比去年同期的70%已顯著下降。在前13大班輪公司公司中,僅馬士基、以星(ZIM)、太平船務(PIL)和萬海(Wan Hai)實現了月度改善。然而,整體來看,行業巨頭的準班率年同比下降幅度普遍較大。
Sea-Intelligence數據顯示,2024年9月,前幾大班輪公司公司的準班率較2023年同期的60%平均下降了13個百分點,MSC、太平船務和萬海的降幅甚至超過20個百分點,反映出行業普遍面臨著嚴峻的準班率下降趨勢。
與此同時,2024年9月的平均延誤時長已達到歷史同期的第三高,僅次于2021-2022年疫情高峰期間的數據。具體而言,9月的平均延誤天數又增加了0.21天,達到5.67天,這一水平較2023年平均延誤時長增加了半天。
亞洲地區的港口擁堵情況尤為突出。Linerlytica的數據顯示,包括中國主要港口、新加坡、香港和韓國在內的港口面臨持續的高壓。此外,美國薩凡納港和北歐主要港口的擁堵問題也在加劇。在10月31日的報告中,Linerlytica指出,南非冬季天氣和繞道非洲的選擇造成了船舶在港口扎堆的現象,這進一步惡化了港口擁堵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