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潤大東在干船塢進行4艘大船拼塢生產
提質增效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充分利用好船塢的利用率,為多修船、快交船夯實堅實的基礎。10月12日凌晨,華潤大東在干船塢實現了4艘大船的拼塢生產目標,滿足了船東快交船的要求。
10月以來,來華潤大東修理的船舶日益增多,各塢塢位格外緊張,塢期壓力突顯。為發揮30萬噸干船塢最大能效,緩解船塢緊張的局面,公司再次部署了干塢4船拼塢作業計劃?墒,這次拼塢技術要求不一樣,“含金量”高,是對公司拼塢能力的一次新的檢驗。
干塢2船、3船拼塢生產是常態。雖然,之前也有過干船塢4船、5船拼塢生產,但是,其中部分是小船。而此次拼塢的這4艘卻基本是大船,長度、寬度,都比尺以往船舶大很多,船與船之間的間距,很多地方水平間距都在2.5米左右,進塢過程中,船與塢壁的登輪梯出現水平交叉現象,船與下塢通道更是存在上下重疊現象。
因此,相關部門說這次拼塢,已經到了拼塢的極限,稍有不慎,船舶就會發生擦碰事故。面對嚴峻挑戰,生產服務中心跨前一步,在精準上下功夫,細致編排塢位布局。期間,多次組織引水、塢長進行兵棋推演,船塢與船方商定進塢吃水及纜機動力事宜,對拖輪配備進行了精細化排布,對船塢泵房進出閥系統、主泵控制系統、塢門控制系統進行了細致檢查,每個細節都做了精心安排。
“印第安座”“安吉32”“珊瑚灣”“長諧”輪于10月11日,開始進入干塢拼塢作業流程。在3艘拖輪的保駕下,第一艘“印第安座”輪倒進了干塢西北側指定位置。隨著出纜、看纜、岸電供給等各工序有條不紊進行,4船拼塢之旅依次徐徐推進。
是日20時左右,4艘進塢船舶全部到達指定區域,按照策劃共出纜繩高達34根,此時船舶纜機和干塢牽引系統均全部啟用。雖然生產服務中心人員捉襟見肘,但是他們千方百計克服困難,全力以赴保證作業順利進行。
定位過程中,作業人員各司其職,緊密配合,導向控制,實時監測,以超高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技術為保障,逐步完成了船舶的“靠邊、平移、向前、向后、落墩”等每個動作。
整個進塢過程20余小時,每個點位都做到了無縫銜接,終于確保了4艘船舶進塢定位過程的安全、有序。12日凌晨2點,這些船舶全部精準落墩。
4艘船舶的成功拼塢,再次體現了華潤大東人“敢打硬仗”勇于擔當的作風,“善作善成”使命必達的精神,“創新、超越”勇立潮頭的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