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雙燃料船舶已達2119艘
2024-12-31 18:29:43
來源:中國船檢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過去幾年,清潔燃料船舶數量大幅增加。截至2024年12月30日,全球雙燃料船舶已達2119艘,約占全球船隊總噸位的7.4%,較2018年的3.2%有大幅增長。統計數據內的1248艘船舶可使用液化天然氣(LNG)作為燃料,合計約1.293億總噸,大致占替代燃料船舶的84%。
雙燃料船訂單份額也在穩步上升,從2018年的16%升至當前的52%,總計1821艘船舶約1.43億總噸,其中包括1042艘、1.0374億噸LNG雙燃料船。集裝箱船是這批LNG雙燃料船的訂單大戶之一。
今天是2024年的最后一天。接近2024年底的LNG雙燃料新造船訂單,也是足夠分量。沒有什么比“全球最大”的介入更有分量了。年底,地中海航運與恒力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再度合作,這批新造船投入更大,10艘LNG雙燃料24000TEU集裝箱船價值約23.5億美元。憑借此單,地中海航運手持訂單總量突破200萬TEU。而這份箱船訂造合同,也讓全球LNG雙燃料船舶尤其是箱船手持訂單躍上一個新的層級。再往前推,12月初,馬士基宣布確認船隊更新計劃中的20艘自有船舶,這批LNG運力30萬TEU,12艘LNG雙燃料15000TEU集裝箱船由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和韓華海洋分別承接,揚子江船業集團承接6艘LNG雙燃料17000TEU集裝箱船和2艘LNG雙燃料9000TEU集裝箱船。這批自有運力將在2028-2030年交付。
2024年8月,中遠海運集運與揚州中遠海運重工簽署12艘14000TEU拉美極限型高冷插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建造合同。這型集裝箱船采用創新設計和先進技術,航線適應性強,冷箱裝載量大,總長335.9米,型寬51米,采用隱形球艏和尾部節能裝置,主機、發電機均采用甲醇雙燃料機型,配備世界最大容量等級的永磁式軸帶發電機、風流導板、船體空氣潤滑系統和智能船舶系統,滿足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第三階要求和最新網絡安全法規。在使用綠色甲醇燃料時,可大幅度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水平,滿足國際海事租。↖MO)制定的航運業溫室氣體減排愿景目標。
對于甲醇燃料而言,“一型訂單”和“一次交付”尤其特別,這可以以點概面地鋪述甲醇燃料船的2024年概貌。
5月,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遠?兀┌l布公告,宣布其間接全資子公司中遠水星與揚州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簡稱揚州重工)簽訂四份補充協議,將4艘16108TEU集裝箱船舶的動力系統由單一傳統燃料改造升級為傳統燃料加甲醇雙燃料動力。此舉旨在響應全球綠色低碳航運法規的要求,同時提升環保評級,降低合規經營風險和運營成本。另外,中遠水星與揚州重工簽訂造船協議,訂造12艘甲醇雙燃料14000TEU集裝箱船,旨在順應綠色低碳航運發展趨勢,提升公司船隊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動力運力占比。交易完成后,公司將進一步優化船隊結構,保持全球集裝箱班輪行業的競爭優勢。預計新船將在2027年5月至2029年3月之間交付。
具體到交付單船,“國能長江01”輪由國家能源集團航運公司打造,國內首艘萬噸級甲醇雙燃料綜合電力推進內河散貨船。“國能長江01”輪采用甲醇/柴油雙燃料發電加鋰電池的混合動力系統,集成國際領先直流綜合電力系統核心技術。動力系統由4臺620千瓦甲醇雙燃料十二相整流發電機組、2組500千瓦時鋰電池及2臺1000千瓦推進電機組成。該船在技術上實現了多項突破。綜合能量優化控制系統可以針對長江航線的不同工況,通過航速優化、機組轉速優化和電源類型選擇,確保動力系統始終運行在最高效狀態。“國能長江01”輪配備了低壓岸電系統,并通過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實現了船舶能效在線監控、航速優化及故障診斷等功能,大幅提升了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船上創新性的“甲醇柴油雙燃料發電機組能效優化控制策略”與“船舶交流配電網電源輸出功率優化調整方法”,分別獲得兩項技術發明專利,為我國綠色船舶領域的技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由中船船舶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為比利時船東CMB設計的全球首艘21萬噸氨雙燃料散貨船在2024年11月開工。這標志著新能源船型設計領域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同時也是為全球綠色低碳航運提供氨燃料解決方案的重要一步。CMB首批次氨燃料船中首制船采用世界首臺Win GD 6X72DF-A-1.0雙燃料機型,這不僅是合作方在新能源船型設計建造方面的勇敢探索,更是對國際綠色航運發展的積極貢獻。CMB還宣布了120艘新造船和5個氫基基礎設施項目的發展計劃。120艘新造船計劃中,大型船舶全部選擇氨燃料,包括20艘氨燃料Ultramax型散貨船、20艘氨燃料4000TEU-0000TEU的集裝箱船、10艘氨燃料阿芙拉型/LR2油船和10艘氨燃料25000載重噸化學品運輸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