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庭設計新型氨燃料加注船獲船級社批準
近日,新加坡海工巨頭海庭(Seatrium)宣布,其設計的25000立方米氨燃料加注船獲得美國船級社(ABS)頒發的原則性批準(AiP)證書,標志著公司在推進零碳船用燃料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該型加注船將采用Seatrium Marine & Deepwater Technology公司設計的IMO C型液貨艙系統,具備雙重操作模式,既可專用于氨燃料加注,也可選擇性地作為運輸船使用。船舶設計載重量為19500公噸,航速14節,在無需補給燃料的情況下可持續運營55天,并配備雙燃料發電機,可在氨燃料與柴油之間切換。
該船型特別強化了安全架構設計,重點防范露天甲板泄漏風險,完全符合IMO標準、IGC Code及美國船級社規定。
今年早些時候,海庭旗下子公司LMG Marin與日本郵船(NYK)等合作伙伴共同開發了一種用于新加坡本地使用的氨燃料加注船設計,并獲得了日本船級社的原則性批準。
該設計配備了由日本IHI原動機(IHI Power Systems)提供的氨雙燃料發動機,以及由TB Global Technologies(TBG)提供的液氨加油桿(bunkering boom);此外還有TBG開發的緊急脫離裝置(Emergency Release System),可在緊急情況下立即斷開氨燃料船與氨加注船(ABV)之間的連接。
據了解,海庭的前身是勝科海事是新加坡主要的海工船廠之一,2023年2月勝科海事與新加坡另一大海工船廠吉寶岸外與海事合并,旨在創造一家全球領先的、專注于海上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和海工船舶行業清潔解決方案的公司。
2023年4月,合并后企業將公司名稱從“勝科海事”更名為“海庭(Seatrium Limited)”。當時勝科海事解釋稱,“Seatrium”是“sea”和“atrium”兩個單詞的組合,它反映了集團業務,及其希望成為為海工、船舶和能源行業提供創新工程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先企業的愿望。
海庭的業務包括4個部門:Rigs & Floaters;維修和升級;海上平臺和船舶建造。公司目前在新加坡、巴西、中國、印度尼西亞、日本、菲律賓、挪威、英國和美國經營船廠和其他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