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力之王”跨界造船?地中海航運計劃投建綠色船廠
2025-01-21 19:30:07
來源:海運圈聚焦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全球最大集裝箱航運公司地中海航運(MSC)正在與印度港口、航運和水路部進行初步磋商,尋找適合建設綠色船廠的地點,以滿足公司日益增長的自有船舶建造與維修需求。
據多方消息透露,全球航運業正面臨造船船臺嚴重短缺的問題,這促使MSC開始考慮在印度建立自己的船廠,作為應對當前全球船廠產能瓶頸的一項戰略。在印度政府的建議下,MSC還與位于古吉拉特邦皮帕瓦夫的Swan Defence and Heavy Industries進行了會談,探討在該船廠進行船舶建造和維修的可能性。
一位不愿具名的印度政府官員表示:“MSC計劃在印度投資建設一座綠色船廠,該公司在未來五年內有巨大的造船需求,但所有頂級船廠的訂單已排到至少2028年。因此,MSC正在考慮在印度投資建設新船廠,以滿足其內部需求。”
另一位了解討論情況的行業官員表示,該計劃尚處于早期階段。他指出:“MSC運營的許多船舶?坑《雀劭,但印度缺乏優質的船舶維修設施,每次維修都需前往迪拜、科倫坡等地。MSC希望找到一個維修設施完善的船廠,同時也在探討在印度建造船舶的可能性,但這仍處于初步階段。MSC對造船項目的評估非常謹慎,但對船舶維修的需求更為迫切,如果有合適的船廠,MSC會迅速行動。”
隨著全球環保法規日益嚴格,MSC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將不得不逐步淘汰部分老舊船舶。根據Alphaliner數據,作為全球班輪運力之王,MSC當前運營船舶總數達到884艘,約637萬TEU,其中自有船589艘,自有運力約337萬TEU,租賃船295艘,租賃運力約300萬TEU。與此同時,MSC手握全球最大的集裝箱新船訂單,共計132艘,約202萬TEU。
MSC印度子公司及總部位于塞浦路斯的MSC Shipmanagement (管理MSC自有船舶)正在與印度政府官員和私營船廠就這一計劃進行討論。MSC未對置評請求作出回應。
資料顯示,印度當前擁有35家造船廠,在運營的船廠大約25家,船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印度船廠以國有經營為主,主要建造一些小型及近洋船舶。以全球份額計算,印度在全球造船市場份額占比不到1%。
當前,印度政府正大力推動造船業發展,目標到2030年躋身全球十大造船國行列,到2047年成為全球前五的造船國,其正在制定一項包含財政和稅收激勵措施的政策方案。
根據擬議的造船政策,印度政府計劃推出船舶回收信用票據計劃,并在十年內為本土船廠提供固定比例的補貼,以推動造船業發展,作為促進制造業整體發展的一部分。提案稱,船廠在建造普通船舶時可獲得20%的成本補貼,建造油輪、天然氣船、化學品船和集裝箱船等特殊類別船舶時可獲得25%的補貼,建造綠色船舶和采用未來技術的船舶時可獲得30%的補貼。該補貼計劃將持續至2034年3月,并可能延長至2047年。
印度政府還計劃設立一項初始資金為2500億盧比的海事發展基金(MDF),用于為船廠的新項目或現有設施擴建提供股權支持。
此外,印度阿朗(Alang)是全球最大的船舶拆解基地,當地的船舶回收商已升級設施,以符合國際海事組織《香港國際安全與環境無害化拆船公約》(HKC)的要求。該公約將于明年6月26日生效。隨著HKC的實施,阿朗船舶回收商預計,全球船東將越來越多地選擇印度進行綠色船舶回收。
根據擬議的船舶回收信用票據計劃,船東在印度拆船廠拆解船舶時,將獲得相當于船舶廢料價值40%的信用票據,該票據可用于在印度船廠建造新船時抵扣成本。這一政策,加上擬議的海事發展基金和造船補貼,正促使MSC以及韓國韓華海洋(Hanwha Ocean Co Ltd)等企業考慮在印度投資建廠和造船。
印度行業官員表示:“這些全球企業之所以關注印度,正是因為這些政策即將出臺。這對印度來說是一個利好,因為這將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創造就業機會、促進造船業發展,并推動經濟增長。”
在海運圈聚焦看來,MSC在印度建造船舶的計劃雖然尚處于初步階段,但其潛在意義不容忽視。MSC的進入不僅將為印度造船業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還可能帶動更多國際航運企業關注印度市場,從而推動印度造船業的整體升級。
不過,當前印度造船業的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印度船廠以國有經營為主,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相對較低,難以滿足國際航運巨頭的高標準需求。另一方面,印度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港口、物流和供應鏈體系尚需進一步完善。此外,印度在高端船舶設計和建造方面的經驗不足,可能需要依賴國際合作伙伴的技術支持。
若要實現印度政府的雄心壯志,造船業的產業鏈升級和技術革新將是不可避免的過程。除了補貼外,如何有效落實船廠現代化、提升生產力以及改善產品質量,將直接影響印度能否在未來成為全球航運產業的重要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