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點水新能源多項核心業務保障措施扎實推進
二季度作為全年發展的 “承轉樞紐” 與 “決勝戰場”,三點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錨定2025年戰略目標,在訂單承接、智能制造、技術研發等核心賽道火力全開。公司圍繞核心業務協同發力,通過全流程資源整合、跨部門高效聯動與創新機制驅動,一系列扎實保障措施落地見效,不僅為各業務板塊突破性進展筑牢根基,更以超預期的發展態勢,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按下 “加速鍵”。
4 月,三點水新能源重磅推出江豚L-120多用途標準船型,憑借其模塊化設計、輕量化船體與高效節能特性,一經發布便成為行業焦點。在4月15日舉辦的江豚L-120多用途標準船型發布會暨集中簽約儀式上,公司與南京鵬飛物流、湖南智航江海船務、萬邦海運等多家行業龍頭達成深度合作,一舉斬獲36艘江豚L-120多用途標準船型訂單,以及4艘50客位純電動游覽船訂單,訂單總金額突破1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江豚L-120船型設計獨具匠心,在裝載效能、動力系統、節能環保方面都優勢顯著,吸引了眾多內河航運企業批量采購。
在智能制造領域,三點水新能源以 “技術領航、效率優先” 為原則,實現多個重大項目的里程碑式突破:
4月8日,全國首制400TEU江海直達純電動集裝箱船在南通制造基地正式開工。該項目將運用數字化技術進行全流程模擬建造,通過智能焊接機器人、自動化涂裝生產線等先進設備,預計可極大縮短建造周期。項目團隊攻克了大容量電池艙布局、高電壓電力推進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難題,確保船舶在復雜水域的穩定運行。
4月28日,全球首款采用PACK換電模式的首制船型在蕪湖造船廠成功下水。該船型搭載了公司自主研發的“PACK換電”系統,可在5分鐘內完成單塊電池包的快速更換,有效解決了內河船舶續航焦慮問題。其換電過程采用全自動化機械臂操作,配合智能調度平臺,實現換電車與船舶的精準對接。
截至5月,南通、蕪湖、武漢等多個制造基地內,12艘在建船舶正以超高效節奏穩步推進,部分關鍵工序采用三班倒作業模式,確保項目按時交付。
三點水新能源同步加速全國智能制造網絡布局,形成以蕪湖為中心、輻射全國的“1+N” 產業格局。目前,公司業務已全面覆蓋內河近海綠色智能船舶研發、制造、循環經濟及充換電服務,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構建起從船舶設計、船舶制造、能源服務、循環經濟的全產業鏈閉環。僅在二季度,公司就與多家電池供應商、智能設備制造商達成戰略合作,進一步強化產業協同效應。
三點水新能源始終將正向創新研發視為驅動企業發展的核心引擎。公司以蕪湖三點水研究院為總部,在合肥、武漢分別設立研究院中心,構建起 “1總部2中心” 的研發創新網絡,并積極謀劃推進德國、新加坡等國際研發布局,積極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
截至目前,公司研發團隊規模已突破100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占比達15%。已累計申報專利超300項,涵蓋船舶動力系統、智能控制、換電技術等多個領域,其中已授權專利突破60項。值得關注的是,公司自主研發的船舶電池管理系統、智能船舶優化算法等相關專利技術,將大幅提升智能電動船舶電池的使用壽命與安全性。相關技術成果已成功應用于多個在研項目,為公司產品競爭力提升提供了堅實支撐。
奮進二季度,大干正當時。三點水新能源核心經營團隊在五一期間召開五年戰略規劃研討會,深度剖析全球內河航運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趨勢,明確以技術創新驅動市場拓展、以智能制造夯實產業根基的發展路徑。
未來,公司將重點布局三大方向:一是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計劃年內新增研發人員 200 名,設立 2 個海外研發中心;二是加速推進在建船舶項目進程,確保年底前交付目標提前實現;三是完善 “船車儲” 共享換電生態體系,在長江流域新增2座水上驛站,實現充換電服務的全域覆蓋。
通過深化與政府、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的合作,三點水新能源將以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為內河航運綠色轉型貢獻更大力量,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