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動駕駛船舶能否引領海運新潮流?
2025-01-17 18:41:25
來源:中國遠洋海運e刊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自動駕駛船舶,以其精簡運營、降低人為失誤和智能優化航線的特性,預示著全球供應鏈效率的飛躍。這些配備了尖端導航系統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船舶,能實現全天候無間歇作業,確保了運輸速度與可靠性的雙重提升,不僅大幅降低了運營成本,還釋放了更多的載貨空間。此外,自動駕駛船舶能夠依據實時數據,如天氣變化或港口擁堵情況,自動調整航線,優化流程,從而提升全球貨物流轉的整體效能。
當下自動駕駛船舶技術正在穩步向前發展,研究人員、船廠與監管機構正合力邁向完全自動駕駛的目標,但其廣泛應用尚需時日。
-發展現狀-
盡管自動駕駛船舶尚處發展初期,卻已碩果累累。目前,已有幾艘引人注目的自動駕駛船舶投入運營,如挪威一艘能自主完成短途沿海航行的小型集裝箱船,可搭載數百個集裝箱。同時,韓國研究團隊正致力于開發可用于大型船只的完全自主導航系統。此外,自動帆等自主系統已在傳統船舶上試運行。
-自動駕駛與船東責任-
一個普遍的誤區是,自動駕駛船舶等同于無人駕駛。實際上,船舶的自主程度參差不齊,許多船只仍需船員參與,即便核心功能已由自動化系統控制。這引發了一個關鍵議題:船東是否已掌握自動駕駛船舶安全航行的必備專業知識?
傳統上而言,船東肩負著保障船只適航性的重任,小至螺母螺栓的檢查,大至船員技能的培訓。然而,人工智能與自動系統的融入,為這一職責增添了新的復雜性。如今,船東或需延攬軟件專家,以確保驅動船只的人工智能系統無懈可擊,這要求在船只的機械與操作層面進行更為細致的盡職調查。
-標準與法規-
目前,自動駕駛船舶的監管體系尚在構建之中。國際海事組織(IMO)正著手制定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規則,預計該框架將于2026年作為自愿性指南推出,未來或將成為強制性規定。目前,相關法規尚顯薄弱,但IMO的努力預示著標準化進程的啟動。
如同傳統船舶,自動駕駛船舶亦需在船旗國注冊,各國自有其規范要求。船級社在制定自動駕駛船舶標準方面將扮演關鍵角色,正如其在傳統船舶領域所做的那樣。除了國際法規之外,各國政策調整也將適應這一新技術,國家法規將發揮其作用。同時,自動駕駛船舶的事故與傷亡案例,無疑將推動監管加碼,尤其是在安全規范方面。
-保險難題-
自動駕駛船舶推廣面臨的一大挑戰是保險問題。自動駕駛技術引入了新的風險變量,保險公司亟需創新,以覆蓋這些新風險。如同任何創新產品,初期保險費率可能居高不下。保險公司需細致評估自動駕駛系統的相關風險,并觀察其在現實環境中的表現,以預測潛在的理賠點。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日臻成熟、可靠性提升及普及,保險費率有望逐步穩定。目前,高昂的保險費用仍是運營商推廣自動駕駛船舶的一大顧慮。
-結語-
盡管全自動駕駛船舶尚處發展初期,但進展顯著。從自主集裝箱船到AI導航研究,基礎構建正在穩步推進。然而,監管、保險及先進系統管理所需的專業知識,仍是業界需要面對的挑戰。未來自動駕駛船舶能否成為海上運輸的主力,尚待時間揭曉,但其崛起已勢不可擋。
自動駕駛船舶蘊含重塑及強化全球供應鏈的巨大潛力。借助尖端技術,這些船舶能提升運營效率、減少延誤、降低成本。其持續作業、動態航線調整及與其他自動化系統的無縫集成,為貨物運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精準與可靠性。隨著技術與監管框架的雙重進步,自動駕駛船舶有望成為更具彈性、更高效率的供應鏈中的關鍵一環,助力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最大程度降低供應鏈中斷與低效運營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