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大舉制裁后,首批滯銷俄油現身中國港外
2025-01-14 19:54:19
來源:勞氏日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船舶跟蹤數據顯示,在超過180艘船舶被美國制裁三天后,俄羅斯石油流動出現中斷和延誤,這是對俄羅斯石油出口史上最大規模的打擊。
由于上個月超過一半的俄羅斯原油是通過如今被制裁的油輪運輸的,預計石油生產商將重新調整海運物流,并將貨物整合更大型的油輪上。
至少有四艘載有總計300萬桶俄羅斯原油的油輪在中國東部港口外等待卸貨,這些油輪因拜登政府于1月10日實施的全面制裁而受到影響,該制裁對全球石油市場產生了廣泛影響。
“Mermar”(IMO: 9231212)、“Viktor Titov”(IMO: 9301407)、“Huihai Pacific”(IMO: 9346732)和“Olia”(IMO: 9268112)是被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制裁的 183艘船舶之一。被制裁對象還包括石油交易商、海運保險公司、生產商Gazprom Neft和Surgutneftegas,以及其他能源商品服務提供商。
這些阿芙拉型油輪目前在山東省附近的錨地等待卸貨,接近日照、青島、煙臺、東營、濱州和濰坊等港口。這些港口供應的獨立煉油廠是俄羅斯原油的最大買家。
山東港口集團在OFAC制裁公布前三天表示,所有被制裁船舶將被禁止靠泊其港口。這不僅影響了俄羅斯的進口,還波及伊朗和委內瑞拉的石油進口。
據媒體報道,當地煉油廠目前正在決定是否允許在禁令發布前已從俄羅斯裝載的貨物在港口卸貨。“Olia”、“Mermar”和“Huihai Pacific”分別于1月8日、6日和4日從俄羅斯遠東的科茲米諾港裝貨,而“Viktor Titov”則于1月3日在德-卡斯特里港裝貨。
這些卸貨延遲是美國實施史上最大規模航運制裁后首次顯現的影響,也是檢驗其抑制俄羅斯石油收入有效性的初步測試。
受預期的石油流向重新調整以偏向中東供應商的影響,油輪運費周一飆升,油價也觸及六個月高點。據波羅的海交易所數據顯示,超大型原油運輸船(VLCC)的平均運費一天內上漲了27%,達到自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蘇伊士型油輪運費小幅上漲14%,而阿芙拉型油輪運費保持不變。
船舶追蹤數據顯示,過去三天中部署在俄羅斯貿易中的“影子艦隊”油輪部分已調頭或改變航線。分析表明,上個月有超過一半的俄羅斯原油由受西方制裁的船舶裝載。
“Heng Tai”(IMO: 9419448)是一艘16年的巴拿馬旗阿芙拉型油輪,此前于5月被出售后加入“影子艦隊”。在OFAC宣布制裁不到24小時后,該船在周六掉頭,避免空載駛向英吉利海峽北部的烏斯季盧加港,目前停泊在法國沿海的國際水域。
據Vortexa數據顯示,另一艘被制裁的油輪“Arjun”(IMO: 9297357)今日抵達印度瓦迪納爾錨地,計劃交付73萬桶烏拉爾原油,但尚不清楚該船是否已卸貨。
上周五的制裁行動是歐盟、英國和美國在2024年下半年對俄羅斯進行聯合打擊的一部分,旨在限制為其烏克蘭戰爭融資的石油收入。戰爭至今已進入第三年。
根據《勞氏日報》的分析,2023年12月17日至2024年1月10日期間,西方監管機構已將超過200艘從事俄羅斯貿易的油輪列入制裁名單。通過《勞氏海事數據》和Vortexa數據分析顯示,上個月超過三分之一的俄羅斯原油和成品油由這些被制裁船舶運輸。
雖然受歐盟和英國制裁的油輪過去幾個月仍在繼續交易,但數據顯示,美國的制裁最具破壞性,大多數制裁船舶已被擱置或用于浮動儲油。
因此,上周的制裁行動表明,俄羅斯石油生產商將不得不迅速重新組織海運物流,以繞過最新禁令。此次禁令還針對“影子船隊”中的68艘船舶,此外還有俄羅斯政府控制的Sovcomflot公司擁有的船舶。
上周五被列入制裁名單的183艘船舶中,大多數為原油油輪,包括6艘超大型原油運輸船(VLCC)、22艘蘇伊士型油輪和84艘阿芙拉型油輪。
預計貨物將通過船對船(STS)轉運方式集中到未被禁運的VLCC或蘇伊士型油輪上,從而將石油送往包括印度在內的亞洲買家。這種方法借鑒了伊朗為出售石油而發展出的復雜且效率低下的物流鏈,包括使用多種欺騙性航運手段來隱藏受制裁石油的來源和目的地。
雖然通過STS轉運整合俄羅斯原油貨物已經在實踐中,但尚未廣泛普及。觀察發現,從波羅的海和黑海港口起航的阿芙拉型油輪,已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中部的國際水域,包括希臘、馬耳他、休達及意大利奧古斯塔附近的樞紐,將貨物轉運至超大型原油運輸船。
此次制裁影響了俄羅斯每日約730萬桶的石油出口。據分析師和國際能源署(IEA)數據,Surgutneftegas和Gazprom Neft總計約占俄羅斯每日490萬桶原油出口的97萬桶。
最大的石油生產商Lukoil和Rosneft未被列為制裁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