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遠雙子星閃耀“船谷”
2014-09-11 08:33:26
來源:國企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南通中遠川崎:這里的繁忙靜悄悄
在南通中遠川崎的廠房里,沒有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機器人在相當程度上取代了人工。放眼望去,少量工人在巨大的廠房里走來走去,所有的工具、材料擺放得整整齊齊,甚至連垃圾、邊角料都被統一收納在各自的“寶箱”里,有人定時清理。
這里的繁忙,顯得有點靜悄悄,以至于有人前來參觀,竟認為這里效益不佳,處在半停工狀態。
實際上,即使在中國船舶產能過剩日漸嚴重、利潤空間漸趨逼仄的這幾年,南通中遠川崎依舊保持穩步發展。2001年開始盈利,2013年年底累計實現利潤總額超過60億元。2014年上半年,企業銷售收入和利潤仍保持平穩增長。
“在這里,我看到了中國船舶工業的希望。”馬凱表示。
不加班的工廠
7月19-27日,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南通中遠川崎的職工開始為期9天的高溫假。
南通中遠川崎有很多中國制造企業不可想象的制度,比如很少加班、法定節假日正常放假,再比如每年一度的高溫假。“在正常不加班、放高溫假的情況下,還能做到高產出好效益。”南通中遠川崎的做法讓馬凱贊嘆。
“川崎方面的管理規范中,是不主張員工加班的。”南通中遠川崎總經理韓成敏表示,“因為加班就要支付加班費,會增加人工成本。另外,頻繁的加班會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符合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要求。”
這一制度得益于南通中遠川崎獨特的生產管理體系。
南通中遠川崎系中日合資,中遠集團和川崎重工各出資50%。前者有市場需求,后者有建造經驗。
1995年,南通中遠川崎組建后,招聘的數百名員工被先后送到日本研修。“研修就是既要參加實際工作,又要參加理論學習。”制造本部舾裝二部部長龔江華認為,川崎的授課老師非常盡責,在教授知識的時候毫無保留。
“平均下來,每人的培訓費用在28萬元左右。”南通中遠川崎總經理韓成敏認為,培訓費用不菲,但物有所值。那些在日培訓過的學員多數已成為企業中高層管理者,比如管理部部長儲彬、制造本部舾裝二部部長龔江華,還有品質保證本部副本部長張海東。
從川崎重工歸來的不只是一支人才隊伍,還有一整套生產管理流程。
“川崎重工善于將定性的東西轉化為定量,比如所謂‘世界一流’,是有一系列財務指標的。”儲彬介紹說,南通中遠川崎學回來的一條很重要的經驗就是,從接到訂單開始就要把物料、人工等成本全部核算清楚,然后在電腦中模擬設計、制造流程并進行優化。“我們不會去市場上盲目搶訂單,所有的訂單都要基于現有資源進行核算。”
大型船舶堪稱工業時代的巨無霸產品。以一艘集裝箱船為例,涉及工序3萬多道,部門眾多。各生產環節配合是否緊密往往直接影響生產效率。參照川崎重工經驗,南通中遠川崎率先在國內實現了分段對接誤差為零的無余量造船,“也就是各生產環節完全按照同一節奏進行配合,不會出現上下游之間的時間差”。龔江華表示,這大大提升了船舶質量和資源集約化利用水平。
如今,南通中遠川崎鋼材利用率達到92%,比國內其他骨干船廠提高約7個百分點,萬美元產值耗電量為760千瓦時,比國內其他骨干造船廠低約300千瓦時。“低成本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韓成敏說。
精益管理和技術創新不僅保障了南通中遠川崎的效益,而且提升了產品的綠色、環保水平。“以13386標箱集裝箱船為例,與韓國生產的同類型產品相比,每節可節省油耗3至8噸。”韓成敏介紹說,8條這樣的船行駛25年,可以節省出一條價值10多億元的同類型船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