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工訂單“歸零”韓國船企憂心
2014-06-18 07:25:00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海工裝備接單銳減引發韓船界思考
近幾年以來,韓國的三大造船企業所承接的訂單總金額當中,因海工訂單占有較大比重,所以其年接單金額每年都超過了中國的造船企業,雖然前年和去年中國造船企業承接的新船訂單無論以修正總噸、還是以載重噸為標準作統計均超過了韓國船企。今年一季度,國際造船市場商船新船簽單量約為1078萬修正總噸,中國船企承接訂單共計429萬修正總噸,占市場份額39.8%;韓國船企接單合計403萬修正總噸,占市場份額37.4%,分別落后于中國船企26萬修正總噸和2.4個百分點;再加上一季度海工裝備接單大不給力,引起了韓國船界的諸多議論和思考。
《韓國經濟新聞》報道并評論說,去年市場呈現著緩慢穩定恢復的造船景氣,今年則呈現著減緩放慢的態勢。前幾年造船市場低迷,鉆井設備船曾對韓國船企起到了“頂梁柱”的作用,但今年一季度,鉆井設備船一艘訂單也沒有拿到。報道援引韓國造船市場專家們的評論說:干散貨船和集裝箱船等訂單在世界造船市場中占商船總單量的70%~80%,這一塊市場已有相當大的份額被中國船企所占領,如果鉆井設備船和海工裝備也被奪走,韓國將世界造船第一的位子交出來的危機感在增大,“這樣的狀態如果繼續下去,不僅是新船接單數量,而且接單總金額被中國超越的可能性也較大”。韓國的市場調研機構表示,今年一季度韓國船企商船接單數量的世界霸王地位已交給了中國同行,中國船企在國際商船市場上以低廉的價格為武器,市場所占比重日益擴大,現在中國船企的高附加值大型和超大型箱船的接單量也在增多,所以韓國船界擔憂:早晚有一天,中國船企的接單總金額會超過韓國。
韓國進出口銀行船舶海工金融部長趙奎烈認為:“韓國三大船企在攻占海工裝備這一高附加值市場的同時,不應該完全拋棄商船市場板塊,國際造船市場的向背,最終是由商船市場板塊所左右的。”洪成仁產業研究院研究委員認為:“韓國船企要學習借鑒日本船企的經驗,開辟商船領域里的‘邊角縫隙’市場板塊,它的附加值較高。例如,現代尾浦造船,它的成品油和化工產品運輸船PC類船種在國際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船企應該打造自己的世界名牌產品,大中小型船企都應該有自己的專長品牌。”
鉆井船等海工裝備被稱為是國家創外匯收入的韓國“孝子”出口產品,而鉆井船又被譽為“大孝子”,幾乎由韓國船企“獨食”的鉆井船在第一季度沒有任何訂單收成,這引起了韓國造船企業和船界的極大憂慮。韓國業界表示,韓國船企的傳統老船東——美國的Transosean一季度下單訂造了兩艘鉆井船,但訂單都下到新加坡的造船廠。對此,現代重工的一位負責人表示:“新加坡的造船廠雖然能夠建造勘探鉆井設備,但它此次所承接的鉆井船訂單屬于大型鉆井船,這種船過去一直多為韓國船企生產,這可以解釋為:競爭對手已經開始‘蠶食’韓國船企一直‘獨食’的鉆井船市場。”這位人士還深表憂慮地說,中國的造船企業自2012年以來大力發展培育海工裝備技術力量,其固定式和半潛式海工平臺,以及大陸架鉆井設備平臺樁腿等海工裝備的訂單量不斷增多。洪成仁研究委員對媒體記者表示:“韓國造船企業在浮式生產儲卸設備和鉆井設備船市場上雖然比競爭對手先邁出了步伐,但遠遠還不到可以高枕無憂的時候,中國船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進行結構調整,努力向海工裝備轉產和展開技術研發升級,中國所需要的海工裝備大批量訂單下到中國的造船廠,這給韓國的造船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和市場競爭壓力。”
《韓國經濟新聞》在報道和評論市場所發生的變化時評述說:看來,韓國造船世界第一的地位發生了動搖,壟斷鉆井船、包攬市場接單的格局正在被無情地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