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工訂單“歸零”韓國船企憂心
2014-06-18 07:25:00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鉆井船等海工訂單減少的原因
以鉆井船為代表的海工裝備訂單減少,國際和韓國業界認為有如下幾項因素。
一是頁巖氣開發的影響。美國和加拿大頁巖氣開發步入商用化生產階段,美國計劃于2016年開始出口由頁巖氣加工生產的LNG和LPG。日本今年4月上旬頁巖石油開始了商用化生產,目前產量很少,但它對日本和國際市場的影響遠遠大于其產量,日本發現的首座鲇川頁巖油田儲量為500萬桶。中國頁巖氣開發的步伐加快,俄羅斯也在展開調查和開發研究,歐盟過去因擔憂環境污染,對頁巖氣開發基本上持否定態度,但自去年開始,歐盟執委會多次表態:敦促有頁巖氣的成員國英國、波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等盡早進行開發,說歐洲的頁巖氣儲量相當于美國的75%,但目前的開采量僅相當于美國的1%,美國現在消費的天然氣中,頁巖氣已占16%。有市場專家預測認為,20年以后,全球天然氣的生產量中,頁巖氣產量將占比重50%左右。韓國是造船和海工裝備建造大國,它對世界上被稱為是非常規能源的頁巖氣開發和產量以及消費動向十分敏感,近兩年連續舉行了三次研討會,研究討論頁巖氣登場對韓國主要產業將產生的影響,結論均是:頁巖氣的開發和生產對韓國的造船和海工裝備建造絕對產生影響。特別是對海工裝備的投資者會產生利害權衡、分析議論、等待觀望的影響,從而導致海工訂單延期、乃至撤銷投資計劃。但美國和加拿大如果出口亞洲頁巖LNG和LPG,擴大規模,韓國船企的LNG船和LPG船建造可能會受益,北美洲天然氣價格相當于亞洲市場價格的一半上下,日本和韓國都計劃從美、加進口頁巖LNG和LPG。
二是世界經濟恢復狀況對海工裝備給力不足。這主要指的是世界經濟恢復過程緩慢,而且最具有經濟活力的廣大發展中國家處于經濟結構調整階段,經濟增速放慢,全球對油氣能源的消費增長減緩,海洋油氣開發投資商擔心利潤回報不僅延長時日,還擔心市場出現下滑等風險增大。
三是海洋油氣開發向深水域推進,生產成本、難度和風險同時增大,導致投資商猶豫觀望。
四是海工裝備市場上接單者出現多極化局面。在韓國船企“獨食”的市場上,出現了不少參與競爭的新手:中國、新加坡和巴西。日本的船企也介入市場分切“蛋糕”,韓國船企曾一度在市場上“獨食”整個“蛋糕”,目前變成了只能分食一部分,所以它們的感覺是整個“蛋糕”變小了。而巴西與日本船企,通過巴西市場需求與日本的技術相結合的海工裝備合作模式,使韓國船企失掉了巴西海上油氣開發所需海工裝備的市場機遇,同時又造就了兩大國外競爭對手,所以韓國船企認為目前其海工裝備建造優勢地位遠不能讓它們“高枕無憂”。
五是韓國業界認為,2011年和2012年全球鉆井船的年下單數量在20~30艘規模,這兩年的下單熱必然對后市產生“冷卻”后遺癥,有供大于求之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