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工訂單“歸零”韓國船企憂心
2014-06-18 07:25:00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去年底和今年初,韓國的造船企業和船界有關專家學者及市場調研機構對2014年的國際造船市場前景展均表示謹慎樂觀,認為市場上的新船下單量將會延續去年的擴張走勢,新船船價緩慢且穩定的回升趨勢將延續下去。以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三大船企為代表的韓國造船企業2014年的商船接單量和海工裝備接單量均會比2013年有新的增長,特別是韓國三大船企引以為豪的鉆井設備船、浮式油氣海工裝備等拳頭裝備接單量和接單金額可望創出新成績。
今年一季度已經過去,從三家大型造船企業一季度的海工裝備接單成績來看,讓他們大失所望。
一季度海工裝備接單幾乎為零
海工裝備投資金額較大,建造工期也較長,船東一般在正式下單前1~2年,甚至3~5年前就會對其進行研究論證,開展引資融資協商,對招標下單對象進行多次咨詢調查。在這樣的一筆訂單持續幾年的運作過程中,與該海工裝備項目招標下單相關的國際企業公司、咨詢機構、市場調研機構等,如果認為該項目與自己有利益關系,就會緊跟這個項目的動向而“窮追不舍”。韓國的三大造船企業就是通過捕捉市場信息,進行市場調研,把握動態和時機,與船東、投資商進行溝通協商的。這也是三大船企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常常同時競標同一個海工裝備項目的原因。例如,2013年三星從尼日利亞與韓國石油企業合資公司承接的一套浮式生產儲存設備(FPSO),造價達30億美元的“金娃娃”項目,現代和大宇均參加了競標,這個項目在五年前就開始運作。又如,2010年,三星從澳大利亞海上石油氣田承接的由日本Inpex投資下單訂造的浮式天然氣生產和處理設備(CPF)訂單,造價為27.3億美元的項目,也是在四年前就開始運作籌劃,韓國的三大船企均參加了訂單競標。正是因為上述諸多因素,韓國船界、大型船企和市場調研機構往往能提前1~2年,甚至2~3年對市場需求進行預測,有時還比較準確。事實上,他們早已開始與船東投資方在幕后展開了不同的接觸和談判。2011年年底和2012年初,韓國造船界曾預測說,2012年國際市場上鉆井船的下單量可能會達到35艘的規模,韓國造船企業承接其中30艘訂單的可能性很大。到年底時,韓國的三大船企承攬了28艘鉆井船訂單,成為歷史上最大豐收年。這也是他們與船東投資方早已進行接洽談判的結果,可以說早吃了“定心丸”。
2013年,韓國船企承接了海工市場鉆井船下單10艘中的8艘。但在今年具有“開幕大吉”意義的一季度,韓國船企的鉆井船為零接單,這是最近幾年未曾有過的現象。不僅是鉆井船訂單,其他海工裝備訂單承接也十分可憐。今年一季度,韓國三大造船企業所承接的勉強可列為海工裝備訂單的僅僅有一項,即現代重工承接的一套浮式石油和天然氣生產設備(FPU)訂單,三星和大宇兩家的海工裝備接單均為零。同時,三大船企一季度承接訂單均呈現逐月下降的態勢,這出乎業界的預料和期盼,使業界感到失望和不安。這與大家原來預測的造船市場恢復、船企接單量將大幅增長的展望大相徑庭,因而引發了韓國船界的擔心和憂慮:船市是否又在發生變化?但是,韓國業界分析認為,僅憑一季度韓國船企承接到商船和海工裝備訂單數量來評判今年全年船市的狀況是不全面的,它雖然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船市和海工裝備市場的現狀,但據此認為船市和海工裝備市場又折轉下行還為時過早,還要繼續等一等,看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