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工為造船市場“蒙羞”
2015-02-04 17:58:44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油價暴跌給海工市場帶來的直接影響是,造船企業面臨海工撤單,如中遠船務。雖未形成撤單潮,但趨勢愈發明顯。
去年下半年,油價暴跌給海工市場帶來猝不及防的沖擊,殺傷力究竟有多強,目前還難下定論,初步診斷已有“皮外傷”。無論是克拉克森對世界造船市場數據的統計,還是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對中國造船市場數據的統計,都提及去年海工領域出現下滑。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海工平臺頻遭撤單,該領域還發生多起裁員風波,分析機構Zacks預言今年海工市場將繼續衰退。不過在融資租賃市場,倒沒有一邊倒的悲觀態度。
油價暴跌致海工市場形勢不容樂觀
接單量與租金雙降
據克拉克森數據,去年前11月,世界造船完工量8554萬DWT,同比下降15.3%;新船訂單量10212萬DWT,同比下降15.5%;手持訂單量31587萬DWT,同比提高17.5%。受國際油價持續大幅下跌影響,全球海工裝備市場下行態勢明顯,各類海工裝備利用率普遍下降。據統計,去年,全球新成交各類海工裝備訂單419.8億美元,同比下降34.3%,各類海工裝備利用率下降1~2個百分點。
中國市場受到世界經濟復蘇放緩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航運和造船產能構成雙過剩局面。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提供的最新數據,去年全國造船完工3905萬DWT,同比下降13.9 %;承接新船訂單5995萬DWT,同比下降14.2%;手持訂單量14890萬DWT,同比增長13.7%。通過數據可見中國與世界三大造船指標形勢趨同,造船完工量與新接訂單量均下滑,手持訂單量則有所提升。
去年,全球船舶市場新船訂單量呈現前高后低態勢,海工裝備市場一路下滑,而中國在海工領域的表現尚算可圈可點,新船訂單5995萬DWT,市場份額從2013年的47.9%上升到去年的50.5%,保持世界第一;承接各類海工裝備訂單31座、海工船149艘,接單金額147.6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5.2%,同比提高5.7%,也居世界第一。但“第一”背后,普遍存在著價格較低、首付款比率低和部分訂單船東無租約等問題,在當前油價暴跌,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棄單的風險明顯加大。
結合目前的形勢,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預測今年美國經濟仍將緩慢復蘇,歐洲經濟持續低迷,日本經濟連續下滑,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全球經濟復蘇依然艱難。與此同時,世界大宗貨物,特別是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帶來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在此背景下,航運市場運力過剩狀況不會好轉,運費水平仍將處于低位;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明顯放緩,運營市場形勢出現惡化。經濟形勢如無大的變化,今年新船成交量可能降至8000萬DWT水平,新船價格走勢偏弱,有較小幅度下滑。新船完工量將在1.1億DWT左右,手持訂單將降至2.82億DWT水平。全球海工裝備市場需求將進一步萎縮,成交金額將低于400億美元。
近兩年,中國不少造船企業為擺脫國際金融危機及其滯后效應影響,發展海工裝備生產,不少企業為化解造船產能轉型海工生產。面對海工裝備的市場和產能風險,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建議企業進入海工裝備領域一定要慎之又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