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師:中國原油進口格局變化導致油輪市場更加復雜
2024-11-19 20:44:35
來源:海運圈聚焦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中國原油進口格局的變化正使油輪市場的動態變得更加復雜。Gibson船舶經紀公司在其最新的每周報告中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石油需求疲軟成為油輪市場的一大主題。國際能源署(IEA)在今年6月發布的年度報告中預測,中國2024年的石油需求增幅為48萬桶/日,但這一預測已被多次下調,目前僅為15萬桶/日。導致需求增長放緩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電動汽車(EV)和液化天然氣(LNG)卡車的普及、工業活動和消費支出的減速等。”
“受此影響,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同比下降了44萬桶/日。盡管中國并未公開其原油儲備的具體數據,但有報告指出,進口的很大一部分流入了庫存。此外,煉廠開工率一直低于預期,這不僅壓制了清潔石油產品(CPP)的出口,也拖累了更廣泛的清潔油輪市場。然而,一個不易從數據中直接看出的趨勢是,中國正在調整其原油來源。來自遠距離地區的進口減少,而從附近地區的進口則有所增加。”Gibson表示。
根據Gibson的數據,“2019年,中國從蘇伊士運河以西港口進口的原油量為380萬桶/日,而從蘇伊士運河以東港口進口的原油量為520萬桶/日。截至2024年,中國從蘇伊士運河以西港口的原油進口量為310萬桶/日,而從蘇伊士運河以東港口的進口量已增至700萬桶/日。盡管蘇伊士運河東西兩側港口的運輸距離存在差異,這一變化很可能導致噸英里需求低于預期水平。”
“自2019年以來,全球地緣政治發生了重大變化,貿易流向也隨之顯著調整。俄烏戰爭以及胡塞武裝導致紅海對主流油輪的實際封鎖,這些都對海運原油流向產生了重大影響。目前,全球油輪運輸中有相當一部分由‘灰色船隊’完成,這些船隊負責運輸來自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等受制裁國家的原油,將其運往如印度和中國等愿意接受的國家。”Gibson補充道。
此外,Gibson指出,“中國從蘇伊士運河以西的俄羅斯港口進口的原油一直不穩定,但2024年迄今為止的進口量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12.5萬桶/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從俄羅斯東部港口的進口量穩步增長,同期增加了43萬桶/日。雖然俄羅斯海運原油對中國出口的增長顯著,但伊朗對中國的原油出口增長幅度更大。來自伊朗的原油進口量從36萬桶/日增加至120萬桶/日,這部分歸因于伊朗原油產量的顯著提升。同時,盡管產量有所削減,中國從阿拉伯灣其他地區的進口量也從370萬桶/日增加至440萬桶/日。相比之下,從蘇伊士運河以西的原油出口國(如西非、利比亞、北海和拉丁美洲)的進口量則急劇下降,其中超過一半的下降來自西非,這主要是由于產量的下降。”
Gibson總結道:“要全面量化這些進口模式變化對噸海里需求的影響并不容易,部分原因是主流油輪船隊與‘灰色船隊’之間的轉變也在影響整體數據。然而,可以明確的是,以往進入中國的長途出口貿易已經減少,而更短距離的貿易模式則從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