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海市海洋裝備研究院申報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近日,由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海洋農業與淡水漁業科技創新”2024年度重點專項項目申報結果揭曉。由中國海洋大學牽頭,與海洋集團成員企業珠海市海洋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裝院”)聯合申報的“東海南海新型桁架類養殖設施技術規范體系及安全預警系統應用研究(共性技術類)”研發項目順利通過評審。
“十四五”重點研發項目 旨在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擁有廣闊豐富的海洋及內陸水域資源,海洋農業(如海水養殖等)與淡水漁業在保障國家食物安全、促進沿海和內陸地區經濟發展等方面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產業不斷發展,面臨著諸如資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生態環境壓力增大、良種培育及養殖技術不夠先進、漁業裝備智能化水平不足等諸多挑戰。在此背景下,國家設立“海洋農業與淡水漁業科技創新”專項,旨在通過科技創新來攻克難題,推動海洋農業與淡水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海裝院研發實力獲得業界認可 項目成功申報
海裝院技術團隊通過多年技術積累,形成深遠海集群、大型智能裝備、游弋式工船、漁旅融合四種養殖模式的工程產品譜系。研發的養殖裝備涵蓋半潛式、全潛式等各種門類,設計了包括耕海一號(二期)、深藍二號、九洲一號養殖工船等近20臺套海洋養殖裝備,投入運營后獲得客戶普遍好評。
本次研發項目由中國海洋大學牽頭,海裝院參與聯合申報,項目研究周期自2024年10月至2028年9月,為期四年?偨涃M預算5000萬元,其中申請國撥資金2500萬元。海裝院在本項目中承擔五個研究課題中的兩項重要任務,主持其中一個課題研究。
項目以珠海市現代化海洋牧場先行示范產業園(隘州)為依托,聚焦東海南海區域的養殖設施、養殖技術、養殖環境、智能預警和安全生產等關鍵問題,通過伶仃系列桁架式網箱的研制,進行桁架類網箱養殖設施工程綜合評價技術與設計標準的技術研究。項目通過突破典型養殖魚類環境脅迫響應與養殖技術、深遠海養殖區域環境與生態災害動態監測等關鍵技術,開發深遠海養殖安全運維智能化監測預警與管控系統,建立深遠海集群式智能化的漁業養殖模式。并通過技術集成與示范應用,形成標準海的規范和標準體系,立足珠海推動東海南海深遠海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引領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在本次申報中,面對國家級科研機構等強勁競爭對手的挑戰,海裝院技術團隊憑借其深厚的技術積累和海洋集團擁有萬畝優質海域這一得天獨厚的示范條件,最終成功脫穎而出,彰顯了團隊的實力與優勢。
提升“珠海造”品牌技術含金量 助力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珠海市海洋資源開發管控平臺,海洋集團始終以“統資源、抓技術、抓終端”為發展思路,以科技為引擎,驅動海洋產業生產力向新的質態躍升,持續夯實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接下來,海洋集團將繼續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同時整合集團資源,不斷吸引與培育高端人才,將進一步提升“珠海造”品牌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助力珠海乃至更廣闊區域的海洋經濟邁向新的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