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航運的轉折點:未來三年變革性投資將迎大爆發!
2024-09-15 19:26:23
來源:海運圈聚焦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在全球航運行業逐步邁向脫碳的進程中,各方對這一轉型的速度褒貶不一。美國船級社(ABS)全球可持續發展事務副總裁Panos Koutsousakis則持樂觀態度,認為航運行業正在經歷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未來三至四年內,節能技術的投資將迎來大幅增長。
對一些行業觀察者而言,航運業從化石燃料向低碳及零碳燃料的過渡速度仍顯滯后,然而Koutsousakis不認同這一觀點。在ABS于漢堡舉行的可持續發展峰會上,他與Mariner Communications總監Neville Smith進行對話,深入探討了這一話題。在討論中,Koutsousakis表達了對航運脫碳進展的積極看法。
他指出:“目前行業內圍繞能源轉型的討論相當熱烈,我不認為我們處于一個被動的階段,反而我們正處于一個市場審查的關鍵節點,許多船東正在重新評估他們最初的脫碳計劃。”
這一重新評估背后的推動因素來自市場的動態變化,特別是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新燃料及節能技術的不斷積累經驗;仡欉^去三至四年,Koutsousakis指出,除了液化天然氣(LNG)以外,航運業對替代燃料的經驗十分有限,節能技術如風助力推進系統、空氣潤滑系統等同樣缺乏充足的數據支撐。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技術和燃料正在逐漸成熟,并且這種技術和經驗的成熟化不僅僅局限于市場,同時也反映在國際海事組織(IMO)的脫碳監管框架中。
Koutsousakis強調:“我們必須記住,監管政策并非一成不變。”他進一步指出,能源轉型的關鍵進展指標包括替代燃料的采用、能源效率技術的進步,以及現有船舶通過可持續技術進行的改裝,“在這些指標上,我們看到了一系列顯著的進展。”
舉例來說,船東的新造船下單習慣已發生根本性變化。“過去,節能裝置只是可選項,而現在它們已成為標準配置。”Koutsousakis補充道。
然而,現有船舶的改裝問題依舊復雜且充滿挑戰。數千艘燃燒傳統化石燃料的船舶仍需進行改造,以滿足IMO設定的溫室氣體(GHG)減排目標,即到2030年減排20-30%,到2040年減排70-80%。
Koutsousakis坦言,“船舶改裝要復雜得多。”船東在考慮投資這些技術時,必須確保其具備財務可行性和商業可操作性。研究表明,改造十年以上的老舊船舶是有效的,但對于更現代的船隊,改裝仍不是一個財務上可行的方案。
此外,船廠船位的有限可用性也是一個制約因素。Koutsousakis指出,“船廠船位已經排滿,想要在未來幾年內下單建造新船并非易事。即便今天下單,船舶交付也要等很多年。”
這種造船能力的緊張局面不僅影響新造船的速度,也意味著現有船舶將逐漸老化,效率下降,最終需要進行節能技術的改造。
盡管已有少數船東,例如赫伯羅特(Hapag-Lloyd),計劃將現有船舶改造為能夠甲醇動力,但Koutsousakis相信,未來將有更多的船東會加大對節能技術的投資。“我們預計未來三到四年內,這一趨勢將會更加顯著。”
在海運圈聚焦看來,結合現有市場動態、技術進步和監管的演變,我們可以預見,航運業的能源轉型雖然步伐略顯緩慢,但正走向更為成熟的階段。未來,隨著節能技術的普及、船舶改裝的推進和替代燃料的逐漸應用,航運業將迎來一場全方位的綠色革命。然而,面對這一大趨勢,船東們需要在商業可行性和技術前瞻性之間取得平衡,審慎應對。
縱觀整個行業,Koutsousakis的樂觀展望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即盡管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航運業的脫碳之路已經鋪開。未來的關鍵在于技術成熟度的進一步提升,以及監管政策與市場需求的持續動態調整。正如他所言:“我們正處于航運脫碳進程的一個關鍵時刻。”未來幾年,這一進程將迎來更加顯著的發展,航運業的能源結構轉型也將進一步加速。
在這樣一個轉折點上,航運公司必須更加積極地擁抱新技術,同時也要密切關注市場和監管的變化。這不僅僅是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挑戰,也是為了確保企業在未來綠色經濟中的競爭優勢。在脫碳這場長期博弈中,誰能率先掌握節能和替代燃料的主動權,誰就將站在未來航運市場的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