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O新政力推2050目標,船舶燃料需求或將迎來斷崖式下跌
2024-10-18 19:35:54
來源:中國遠洋海運e刊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國際能源署(IEA)10月16日表示,如果國際海事組織(IMO)為實現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出臺更多政策激勵措施,長期來看,船舶燃料需求或將迎來斷崖式下跌,盡管紅海區域的航運中斷導致短期內船舶燃料需求有所增加。
這家總部位于巴黎的能源監管機構在其最新《世界能源展望》年度報告中表示,航運業的能源消耗將從2023年的11艾焦下降到2030年和2040年的10 艾焦,然后在其宣布的承諾情景(APS,全稱Announced Pledges Scenario)中進一步下降到 9 艾焦。
該情景假設行業參與者能夠實現IMO的目標。根據IEA對APS的預測,航運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從2023年的8.56億噸下降到2030年的6.19億噸,到2040年進一步下降至2.54億噸,到2050年降至1.31億噸。
分析人士表示,航運業脫碳需要全球船舶燃料組合實現低碳轉型,目前該組合以化石燃料為主。IEA預計,在APS情景下,到2030年,氨和氫將占燃料組合的4%,低排放甲醇占8%,生物能源占10%。
IEA補充稱,全球公路運輸燃料需求的減少也有助于通過減少石油運輸來降低航運排放,APS情景下的全球石油需求減少將使國際油輪的能源需求減少15%。
上述評論發布之際,IMO成員國正就新的船舶燃料溫室氣體排放標準和定價機制進行艱難談判,這些標準和機制將于明年最終確定,并于2027年實施。
許多航運專業人士表示,需要制定強有力的法規來推動使用可持續方式生產的綠色燃料,由于稀缺性,目前這種綠色燃料比傳統化石燃料貴得多。
此外,IEA表示,由于今年船舶繞行蘇伊士運河前往非洲航行增加了燃料消耗,船舶燃料需求得到了支撐。
根據IEA數據,如果所有國際船舶都避開或無法進入蘇伊士運河,噸海里需求將增加近10%, 2024年船舶燃料需求將因此增加33萬桶/日。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的PortWatch數據,截至10月8日當周,經蘇伊士運河的日船舶通行量平均為28艘,較去年同期的76艘下降了近三分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