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最大!超百家機構參與研發液氫運輸船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近日宣布,正式組建“液氫運輸船(LHC)民官聯合推進團”并舉行成立儀式。
作為確保韓國造船業的超級差距競爭力和搶占新市場的高附加值船舶,液氫運輸船備受期待;诖,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于去年發布《液氫運輸船超級差距領先戰略》,明確通過三大核心策略推動液氫運輸船發展,即確保核心材料、零部件及設備的原創技術;推進技術實證與船舶大型化;構建官民協同合作體系,并為此提供全方位支持。
根據規劃,韓國將在2027年前建成全球最大液氫運輸船實證船舶,為此,政府僅在2025年就將投入555億韓元(約合3950萬美元、2.87億元人民幣)專項資金。由于液氫運輸船建造技術難度極高,目前韓國共有101家機構參與開發,同步推進43個研發課題,因此強化課題間的有機聯動與協作管理至關重要。
此次成立的“液氫運輸船民官聯合推進團”匯聚了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造船企業、高校及研究院所等機構的頂尖專家,旨在聚焦研發課題協同、實證船舶建造合作、液氫設備供應鏈構建等核心任務,全力打造完善的技術開發合作生態體系。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液氫運輸船不僅技術開發難度大,而且早期階段的技術風險也極為突出。為推動韓國研發的技術成為國際標準,我們將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與制度體系,持續加大支持力度,力爭早日掌握大型液氫運輸船核心技術。”
為強化韓國造船業的未來競爭力,韓國政府去年7月發布了《K-造船超級差距藍圖2040》,決定與民間企業共同投資2萬億韓元(約合105億元人民幣),啟動包括液氫運輸船在內的十大核心項目,到2040年為止確保100項領跑全球造船業的超級差距技術。同時,韓國政府還計劃推進“韓國造船業新一代5大生計培育戰略”。該戰略旨在繼LNG運輸船之后,集中培育液氫運輸船、氨燃料動力船等環保高附加值船舶等戰略產品。
液氫運輸船可將氫氣冷卻到零下253度,使其壓縮至氣體狀態1/800的液體狀態,實現長距離大規模安全運輸,可提高運輸效率10倍以上。韓國業界預計,到2050年,全球至少需要200艘液氫運輸船,市場規模將超過130萬億韓元(約合943億美元)。全球造船業界為了實現作為未來氫能經濟核心物質的液氫的海上運輸,正在加快開發大型液氫運輸船。
其中,韓國三大船企近年來紛紛投資抓緊研發大型液氫運輸船技術。2020年,HD韓國造船海洋與HD現代尾浦、現代Glovis合作,從韓國船級社(KR)和利比里亞國際船舶和公司注冊局(LISCR)獲得了20000立方米液氫運輸船設計的原則性認可(AIP)證書;2023年,其自主開發的大型液氫運輸船液氫系統也獲得了DNV船級社的AIP認證;2024年5月,HD韓國造船海洋、HD現代重工與全球能源巨頭殼牌(Shell)簽訂了液氫運輸船技術聯合開發協議(JDA),計劃以2030年實現商用化為目標,共同開發大型液氫運輸船,搶占即將到來的液氫海上運輸市場。2024年9月,韓華海洋開發的8萬立方米電力推進液氫運輸船獲得了DNV船級社頒發的AIP證書,標志著該公司向可完全實現零碳排放的液氫運輸船的商用化又邁進了重要一步。而三星重工自主開發的薄膜型液氫儲罐及16萬立方米液氫運輸船概念設計早在2021年10月就獲得了英國勞氏船級社(LR)頒發的AIP證書,今年5月又與韓國造船海洋設備研究院(KOMERI) 簽訂了液氫運輸船船用材料評價共同技術服務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