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獲知名船東國際訂單!又一“新”船廠加速重啟
5月22日上午,安徽港航陸海裝備有限公司與新加坡韋立國際集團舉行4艘12000噸自航甲板駁船建造合同簽約儀式。這是安徽港航陸海裝備有限公司樅陽船廠的首個國際訂單,也將是樅陽船廠成立以來的首制船。
此次簽訂四艘12000噸自航甲板駁船合作協議,造價1.7億元。根據克拉克森的數據,這4艘新船將在2026年和2027年各交付兩艘。
韋立國際集團由孫修順先生于2002年成立,總部設在新加坡,是一家集船東業務,航運經營、海上物流、船舶管理、礦業開發和鐵路、港口建設及運營于一體的綜合性跨國集團公司。通過其位于中國、印度尼西亞和幾內亞的分支機構,韋立為全球客戶提供鋁土礦、氧化鋁、鐵礦石以及件雜貨的陸上和海上物流運輸服務,年運量超過6000萬噸。
目前,韋立國際集團控制和運營船舶超過100艘,并擁有一支由43艘好望角型散貨船組成的自有船隊,總載重噸位達到800多萬噸,總運力目前位居全球前列。韋立的物流過駁船隊擁有9座大型海上浮吊平臺,兩座海上過駁平臺,以及近百艘駁船、海上拖船、港口輔助拖船、加油船和浮船塢組成的海上轉運過駁系統,具有每年5000萬噸海上物流能力。
安徽港航陸海裝備公司樅陽船廠項目由安徽省港航集團與山東省港口集團共同推動建設,總投資6.7億元,致力于打造集制造、維修、拆解于一體的新能源船舶基地。項目于今年2月28日開工,目前正在加快恢復船廠設施設備,進行廠區改造和生產線修復調試。截至目前,樅陽船廠已簽約訂單12艘,造價約3.2億;意向新能源船舶建造訂單6艘,化學品船及其他類型船舶10艘,訂單總額約10億元。
預計今年6月樅陽船廠正式投產,年底首船吉水。項目建成后,將在新能源船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有效減少碳排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動港航產業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
據了解,樅陽船廠項目將開展船舶制造、維修、拆解等業務,構建“港口+園區”模式,服務完善銅陵港功能布局,加快新能源船舶制造,致力于打造現代化的“新能源船舶修造基地、綜合立體樞紐港、先進智造新基地、臨港經濟產業園”和銅陵船舶、港航裝備產業的重要支柱。在完工投產后,該項目將打造引江濟淮渠首綜合立體樞紐港、皖江大宗散貨集散中轉基地、長江先進內河港航設備產業園,在新能源船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樅陽船廠的前身是安徽省最大的民營船企——安徽東方造船。2007年5月初,浙江東方造船集團看中樅陽縣得天獨厚的長江沿岸資源,決定在樅陽創立造船廠。成立于1986年的東方造船集團是樂清七里港第一家民營造船企業,當時已經發展成為溫州船舶制造業的龍頭企業,在金融危機之前連續多年產值超過10億元。
2008年8月,安徽東方造船正式建成投產,首批訂單就與荷蘭船東簽訂了總價值約9億元的10艘多用途貨船建造合同。根據計劃,安徽東方造船總投資10.8億元,將建成6條船舶生產線,預計年造船能力達40萬噸,年銷售收入40億,年利稅4到8億元。
2010年,安徽東方造船曾準備進一步擴大造船基地規模,并籌備再投資建設“遠洋特種船舶生產基地”。在繁榮時期,安徽東方造船員工人數一度超過1000人。然而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安徽東方造船的訂單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投資回報率,面臨接單難、融資壓力大等問題。
到2012年,隨著造船業普遍“駛入”寒冬,成立短短4年的安徽東方造船情況急轉直下,開始尋求拋售資產、進行資本重組。其母公司東方造船集團也在2012年6月從倫敦退市陷入到紛繁的債務、勞資糾紛之中,并在2022年12月宣告破產。
2016年,樅陽縣政府取得了安徽東方造船資產所有權。為盤活利用安徽東方造船資源,樅陽縣政府多次調研,并積極招商推介。去年,樅陽縣政府與安徽省港航集團所屬銅陵港航公司加強溝通協商,加快推進東方造船廠資產整合相關工作。
去年11月,安徽省港航集團與山東港口集團在青島簽訂投資意向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完善港口功能布局、加快新能源船舶制造、謀劃內河港航設備產業園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通過整合資源、互促共進,加速推進樅陽縣東方造船廠項目合作落地。同年12月,樅陽縣投發集團完成東方造船廠相關資產轉讓協議的修訂工作,正配合安徽省港航集團對擬轉讓的造船板塊資產評估價值的核準工作。
據了解,安徽省港航集團有限公司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出資成立,是安徽省屬國有大型一類企業。集團成立于2018年,是安徽省整合港口、航道、航運、臨港產業及相關資源的主要平臺,承擔著安徽省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參與上海組合港和長三角港口群合作分工的主體責任。
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是山東省屬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成立于2019年,總部位于山東青島,擁有青島港集團、日照港集團、煙臺港集團、渤海灣港集團四大港口集團,以及青島港(601298.SH,06198.HK)、日照港(600017.SH)、日照港裕廊(6117.HK)三家上市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