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航船上市企業三季報綜述
2015-11-10 17:28:57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船舶海工嚴峻
中國船舶(股票)工業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造船完工2937萬DWT,同比增長12.7%;承接新船訂單1816萬DWT,同比下降65.4%.9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3327萬DWT,同比下降13.9%,較去年年底下降10.8%.
前三季度,船舶行業88家重點監測(產品庫 求購 供應)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00億元,同比增長3.1%;利潤總額33億元,同比下降13.1%.
前三季度,船舶工業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長,國際新船市場成交低迷,新承接船舶訂單同比下降。新船價格滯漲,交船難、融資難等問題致使企業經濟效益出現下滑,船舶工業面臨形勢依然嚴峻。
主要造船企業方面,中國重工(股票)(601989.SH)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97.72億元,同比增長0.67%;凈虧損4.41億元,同比降低120.67%.中國船舶(600150.SH)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18.76億元,同比增長5.48%;凈利潤1.71億元,同比增長23.09%(見表3)。
主要海工企業方面,中集集團(股票)(000039.SZ;02039.HK)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50億元,同比降低8.68%;凈利潤17.25億元,同比增長6.35%.此外,中集集團的海洋工程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2.95億元,同比下降19.31%.振華重工(股票)(600320.SH)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1.79億元,同比降低4.98%;凈利潤1.65億元,同比增長104.25%(見表4)。
整合成主旋律
當下全球經濟疲軟造成航運業以及相關產業低迷,企業紛紛開展“自救”和“他救”,今年市場主旋律顯然是整合,尤其是重大資產之間的重組。
航運方面,首當其沖的就是兩家航運央企的整合。對于中遠與中海兩家集團的整合,作為以航運為主營業務的央企,航運資產的整合自然是核心,特別是兩家集團重合度較高的運輸板塊。從航運業務細分板塊來看,集運業務將是航運資產整合的核心,也是難度最大的,其次是干散貨業務和油運業務。目前,兩家集團旗下上市企業停牌時間已接近3個月。
除航運央企之間的整合,地方以及民營航運企業也都在紛紛開啟重組之路。錦江航運即將加入上港集團的網絡,開啟港航一體化之旅。中昌海運(股票)以及寧波海運(股票)也將在浙江港航整合大潮中努力尋覓嶄新位置。海峽股份(股票)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控股股東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新海港區汽車客貨滾裝碼頭一期工程。
港口方面,由地方政府主導的區域港口整合正如火如荼開展。浙江省于8月21日成立浙江省海港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并將以該集團為平臺,整合省內的寧波港、舟山港、嘉興港、臺州港和溫州港等五大港口企業,統一運營。東北港口整合預期也在逐漸升溫,未來政府有可能通過大連港將東北地區港口資源(大連港、營口港、錦州港、丹東港等)進行整合,便于統一管理和協調發展。
造船方面,盡管“南北船”合并的消息甚囂塵上,但兩家集團均對此予以澄清并否認。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兩家集團的內部整合已經開始。中船集團更傾向于業務板塊整體上市,繼中船防務(股票)之后,中國船舶、鋼構工程均與集團開展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通過上市平臺進行資產運作已初見端倪。與之相比,中船重工按照“軍民融合、產研結合、專業分類”的原則,分板塊推進軍工資產證券化,將科研院所下屬的產業部分率先剝離,按專業化原則與其他企業同步實現資產證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