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商局與中外運長航整合的合理猜測
2017-04-25 17:26:47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內外兼修
早在2013年,由中外運集團與長航集團合并而來的中外運長航集團因為內外部雙重因素的作用,出現百億級規模的巨額虧損。當時就有分析稱集團業務整合的前提是“合并同類項”,而事實上,中外運集團與長航集團在戰略發展和業務模式上并沒有很強的互補性——主營業務其實并沒有多少交叉,同質業務也很少——這是所謂“為并而并”的典型。而此番的戰略重組思路就明確得多了,就物流板塊而言,用“‘內外兼修’地‘以內養外’”這句話來闡釋可能再恰當不過。
中外運長航集團物流業務板塊(外運長航物流)分為“貨運代理”、“專業物流”和“倉碼汽運”三塊(見圖1),顯現出較強的外向型特色。一次閉門會議上,中國外運內部人士表示中國外運高達數十億的墊資規?陀^上壘高了營運風險——眾所周知,墊資正是中國外運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背靠招商局集團這座“金山”,是否意味著中國外運可以愉快地墊資而沒有后顧之憂呢?
首先,姑且認為墊資依然會是中國外運的“核心競爭力”,那么招商局集團也會給中國外運帶來不一樣的運作模式。單純的墊資會成為集銀行融資、航運保險等在內的綜合金融手段,且原先中國外運內部行業風控體系應該會被納入更專業的招商局集團內部的專業風控體系。
其次,從《中國外運2016年年報》來看,墊資已經被物流知識產權所取代,而后者已漸漸成為中國外運的絕對“核心競爭力”。去年,雖然中國外運貨運代理的運營利潤由上半年0.1%的增幅升至下半年的2.4%,然而專業化物流的運營利潤由上半年5%的增幅升至下半年的21%。中國外運已經從一個腰纏萬貫的“莊家”華麗轉身為一個“運別人所運不了”的“專家”——這種轉變對其長期盈利是極有幫助的。
轉過來看招商物流的“綜合物流”、“特色物流”和“供應鏈管理”三大板塊(見圖2),其子板塊中的“快消物流”、“快運物流”和“會展物流”等透出濃濃的內生型氣息。如果說外運長航物流更側重于國際間的綜合物流解決方案,那么招商物流則更側重于國內的綜合物流解決方案。
雖然內外有別,但先來試著“合并同類項”,以外運長航物流為主。第一,類似招商物流“化工物流”、“裝備制造物流”和“冷鏈物流”等子板塊可以順利并入外運長航物流“專業物流”的相關子項。第二,外運長航物流擁有自建碼頭91個、泊位300余個,下屬206家倉儲企業,擁有倉庫、堆場、箱站和碼頭等資源,倉庫數量和面積居全國倉儲行業首位,故再加上招商物流114余萬平方米自建倉庫和153座城市815個網點的話,其協同效應不言而喻,招商物流的“快消物流”、“快運物流”和“會展物流”有望整合成外運長航物流旗下的“內運”板塊——外運長航物流愈加“內外兼修”的雛形已具。第三,在“一帶一路”戰略引領下的“跨境物流”層面,兩家其實已經受益匪淺,協同聯動不成問題。外運長航物流一方,“一帶一路”沿線的國有大型企業基建項目已使工程項目類物流板塊收入同比上升兩成;招商物流一方,在中白商貿物流園等項目中已經攜手外運長航物流共同打造招商局集團物流板塊的“百千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