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散貨船突遭丹麥“扣押”!疑破壞歐洲電纜?
一艘中國籍散貨船被指控“破壞”歐洲海底電纜,遭丹麥方面“扣押”。
綜合外媒報道,丹麥方面在11月20日證實,在波羅的海兩條海底電纜斷裂之后,丹麥海軍一直在監視中國散貨船“伊鵬3(Yi Peng 3)”號。數據顯示,這艘散貨船本周一直停泊在丹麥與瑞典之間的卡特加特海峽,一艘丹麥海軍巡邏船也在附近停泊。
據悉,立陶宛和瑞典之間的一條海底電纜在11月18日被切斷。11月19日,連接芬蘭和德國的一條高速光纜也遭到破壞,這條電纜是芬蘭與中歐之間唯一的直接連接電纜,全長1200公里。
由于上述兩起電纜斷裂事件都發生在瑞典專屬經濟區內,瑞典檢察官于11月19日開始對這起涉嫌破壞行為開始初步調查。瑞典民防部長Carl-Oskar Bohlin表示,瑞典武裝部隊和海岸警衛隊已經發現與波羅的海兩條海底電纜中斷相關的船舶活動。
調查發現,這兩條電纜被切斷的時間點前后,“伊鵬3”號正經過事發海域。據稱,“伊鵬3”號于11月15日離開俄羅斯烏斯季盧加港(Ust-Luga),之后進入了電纜遭到破壞的海域。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記錄顯示,這艘船在可能與兩起電纜斷裂事件相對應的位置出現了不同尋常的航向和航速變化。
11月18日,“伊鵬3”號在駛向大貝爾特海峽(Great Belt)時被丹麥海軍巡邏艦攔截。丹麥軍方11月20日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丹麥國防部可以確認,我們在中國船舶‘伊鵬3’號附近區域。”
路透社表示,丹麥軍方公開談論在丹麥水域航行的個別船舶的情況非常罕見。但丹麥方面沒有說明丹麥軍艦為何停留在這艘中國散貨船附近,也沒有宣布該船已被扣留。
值得一提的是,數據顯示除了“伊鵬3”號之外,還有其它船舶也進入過這一區域。
德國媒體報道稱,德國方面認為這起事件不太可能是“意外”事件,而是一起“混合戰爭(hybrid war)”,也就是包括網絡攻擊、信息戰和經濟戰的綜合戰爭行為。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留斯(Boris Pistorius)表示:“沒有人相信此次事件是‘意外’,在不知道始作俑者的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得出結論,這是一次混合行動(hybrid action),我們也不得不假設——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這是一次蓄意破壞。”
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稱,如果事實證明是蓄意破壞,她也不會感到驚訝。
芬蘭當局也已經對上述光纜斷裂事件展開刑事調查,將這一事件定為“嚴重刑事破壞和嚴重干擾通信”。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11月2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說,目前不掌握這艘船的具體情況,并希望中國船舶的“正常航行權利和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
根據克拉克森的數據,“伊鵬3”號是一艘75121載重噸散貨船,建于2001年,在2016年由寧波伊鵬海運(Ningbo Yipeng Shipping)收購。除了“伊鵬3”號之外,寧波伊鵬海運旗下還有兩艘類似規格的散貨船“伊鵬”號和“伊鵬5”號,均建于2001年。
“伊鵬3”號是近年來第二艘被指控破壞歐洲海底基礎設施的中國商船。在2023年10月,芬蘭和愛沙尼亞之間的天然氣管線“波羅的海連接管”(Balticconnector)因漏氣而關閉,芬蘭和愛沙尼亞有關部門隨后展開調查,稱中國集裝箱船“新新北極熊(Newnew Polar Bear)”號疑似當時在海底拖錨,劃破了天然氣管道,還損壞了兩國之間的兩條電信電纜。
今年早些時候,《南華早報》報道指出,中國政府已經就“波羅的海連接管”受損一事進行了內部調查,報告證實“新新北極熊”號確實應該對事件負責,但這是一起由惡劣天氣導致的事故,并非蓄意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