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遙遙領先!中國造船專業教育質量遠超韓國
在近年來韓國船企研發人員持續流失的情況下,韓國造船業人士擔憂“教育質量”的差異可能會導致中韓兩國造船業技術力量的大逆轉。
韓國學界表示,中國高校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的師生比明顯低于韓國,甚至有些大學的教授數量比新生還多,從而為每個學生營造了可以集中學習的環境,教育質量不斷提高,這直接導致在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排名中,中國已遙遙領先于韓國。
據韓國學界介紹,去年10月,高等教育評價專業機構軟科發布了“2023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排名共有來自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的50所高校上榜,其中來自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的高校有26所,數量高居全球第一,比2022年增加了8所。在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排名前十的高校中,中國內地高校占據7席,同樣居全球第一。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分別以280.9分、276.7分和268.7分包攬了前三。
與中國高校相比,韓國排名第一的首爾大學造船海洋工學系僅名列第43位,比2017年的第12位下降了31位。而在2017年,在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排名中,中國高校在全球前5僅有一席之地,僅過了6年,中國高校在全球前5中已占據了4席。隨著中國高校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國際地位已經與韓國拉開了很大差距。
此外,作為相關排名標準之一的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國際期刊的論文數比率,中國高校也超過了韓國10倍。
韓國學界人士表示,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很復雜,其中,中國高校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的教授人均授課學生數與韓國相比明顯偏低。比如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系的160名教職員工中,專職教授就達到約100名,比本科新生77名還要多。而首爾大學造船海洋工程系共有14名教授、46名新生;釜山大學造船與海洋工學系共有16名教授、100名新生。韓國高校與中國高校的師生比相差約5至12倍。
韓國造船界相關人士表示:“韓國擁有船舶與海洋工學專業的高校大約有20所,從數量上來說并不算少,但是個別大學的教育水平并不高。而中國從本科開始就通過全面投資致力于培養人才,因此其船舶設計及運營的技術能力正在快速提高,對此,韓國造船企業絕不能掉以輕心。”
師生比,即老師與學生的比例,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和教育資源的分配。在高等教育中,較低的生師比通常被視為較高的教育質量的標志,可以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確保教育質量,因為它意味著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了解每個學生,能夠根據每個學生的需求和特點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教學和服務,也意味著更多的教學互動機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而老師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每個學生的教育和指導上,有助于提升整體的教育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