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船企“倒閉潮”來臨?韓國政府援助即將到期
在歷經4年實施后,韓國政府針對中小型造船企業的環保船舶技術研發援助項目將在今年年底正式落幕。
在全球船舶環保規制日趨嚴格的當下,這一消息對于研發投資能力本就相對薄弱的中小型船企而言,無疑是沉重一擊。韓國業界擔憂,稍有差池,這些企業將難以順應全球發展趨勢,甚至面臨生存困境。
根據所屬于韓國國會產業通商資源中小風險企業委員會的共同民主黨議員張哲民從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獲取的提問答辯信息,向中小船企提供技術支持等的“環保中小型船舶技術力量強化項目”將于今年年底終止。
該項目于2022年設立,旨在環保船舶重要性日益凸顯的背景下,助力在研發方面處于劣勢的中小船企。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相關人士當時表示:“考慮到相較于大型船企,中小船企在船舶設計能力和人力資源方面存在不足,該項目是為維持造船業生態體系而設立。”
該項目具體涵蓋技術援助、技術開發援助以及人力援助。其中在人力援助方面,通過重新雇傭在造船業不景氣時期退休的專業人員開展工作。
此前,該項目一直由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負責主管,今年起轉由韓國海洋水產部接管。
事實上,這一援助項目的預算逐年減少,今年項目分配的預算相較于首次實施時已減少了一半以上。
2022年,該項目預算為58.1億韓元(約合446萬美元),到2023年降至52.98億韓元(約合408萬美元),去年更是大幅削減至25.33億韓元(約合187萬美元),今年預算維持在25.33億韓元(約合175萬美元)。
韓國國會解釋稱,這一預算額度已較政府最初的方案有所增加。據韓國國會相關人士透露,去年政府提交的預算案中,該項目僅編制了8億韓元。經國會審議,最終將其增加至25億韓元,形成了目前的預算規模。
該項目在韓國中小船企中頗受歡迎。自2022年實施以來,每年的援助成果均超過目標值。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提交的業績資料顯示,在標準船型開發及設計工程技術援助方面,2022年完成14件,2023年完成16件,2024年完成11件,分別超出目標值4件、2件、3件。人力雇傭情況同樣每年也達成了目標值。
不過從去年開始,該項目的預算和雇傭規模開始縮減。2022年和2023年分別雇傭55人,與目標值一致,去年則減少至25人,今年的目標值依舊維持在25人。
韓國業界人士表示,與韓國政府研發支持力度逐漸衰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政府正在環保船舶技術研發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繼集裝箱船之后,中國在環保及高附加值船舶領域也正在大步邁進,追趕韓國的步伐越來越緊。
韓國進出口銀行(KEXIM)海外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楊宗瑞表示:“2019年,中國整合兩大國有造船集團,組建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造船集團——中國船舶集團(CSSC)。以合并時的數據為準,其下屬研究機構及子公司多達147家。該集團將借助國家支持,自主開展各類研發工作,并將研究成果在全國范圍內共享。” 鑒于政府援助力度上的這種差距,韓國業界人士擔憂韓國中小船企未來的生存將愈發艱難。
楊宗瑞強調:“韓國多數中小船企幾乎不具備研發功能,這導致它們不僅無法積累環保船舶運營經驗,也難以開展相關技術測試。在當前環保船舶規制不斷強化的趨勢下,這些企業很可能接連倒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