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訂單再下滑!日本造船業深陷產能困局
受產能制約影響,日本船企4月接單量再次下滑。
近日,日本船舶出口商協會(JSEA)發布了日本船企2025年4月接單量最新數據。2025年4月,日本船企接單量共計19艘62.745萬GT,與2024年同期的27艘91.68萬GT相比減少了31.6%。
以船型分類,今年4月日本船企接獲的19艘新船訂單包括18艘散貨船(14艘靈便型和4艘大靈便型)共60.91萬GT,以及1艘化學品船18350 GT。
今年前4個月,日本船企接單量共計58艘278.365萬GT,同比下滑21%。按船型分類,具體包括貨船5艘27.168萬GT,散貨船49艘215.314萬GT,油船3艘35.835萬GT,其他船舶1艘480 GT。
截止今年4月底,日本船企手持訂單共計6212951萬GT,相比3月底的2938萬GT增加1%。目前,日本船企手持訂單持續處于高位,按2024年完工量計算現有手持訂單相當于可維持約3.7年的建造量。
日本造船業人士指出,目前日本各大造船廠未來數年的交付船臺已經排滿,正處于無法承接新船訂單的狀態。然而,造船能力的不足正在成為制約未來增長的隱憂。
近期,日本政府在與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談判中提出了造船領域的合作方案。預計方案主要包括日本對美國造船業的技術合作、投資以及在破冰船領域的合作等。最終是否納入協議,將根據美國方面的意向等進行慎重考慮。
日本國土交通省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船企的船舶建造量最多,占全球總量的一半;緊隨其后的是韓國船企,而日本船企排名第三。此前,韓國已在造船業領域推進對美國的投資和開展具體技術合作,目的是將其作為關稅談判的籌碼。
盡管日本政府希望推進與美國的造船領域合作,但與積極投資的韓國船企不同,日本船企對此持保守態度。業內人士指出,來自全球的需求依然強勁,但日本船企卻無法接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