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州造船業,潮起又潮落
2016-12-12 16:22:32
來源:臺州日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轉型
天時造船位于溫嶺龍門,是當地仍在開工造船的5家船企之一。王敏華說,不論形勢如何變化,該企業從來只承接國內訂單,不接外國訂單。“外國人太精了,玩不過他們。”正因為堅持這個原則,這家企業避免了國外船主棄船的風險。該企業鼎盛時,員工3600人,現在銳減到200人。如今,為了穩定過渡,該企業慎重接單,嚴格控制成本。同時,開展船舶修理業務,一年修船收入有2000多萬元。
天時造船還有意識地向技術密集型船企方向發展。2015年,它承接建造中國首艘萬米級深淵科考母船“張謇號”,引起廣泛關注。
像天時造船一樣,許多船企都在思考出路。
在大形勢下,臺州船企選擇的余地不多,要么堅守,要么關停。在堅守的船企中,要么轉型升級,要么等死。
早在2009年初,浙江方圓造船有限公司就開始另謀出路。董事長金文林規劃三條出路,一是造船出租,二是開辦海運公司,三是修船和造船結合。
這種做法很快在臺州普及開來。2009年下半年,不少臺州造船企業邊造船邊辦海運公司。兩年后,全市出現了100多家海運公司。
許多造船企業在接單上也采取了更加靈活的方式。通常是兩種方式:一種是在接下訂單后,隨即訂購造船所用的80%的設備和鋼板;二是細化船東付款細節,比如訂合同時船主支付20%工程款、開工時支付20%、造船時支付20%、下水時支付20%、交船時支付20%。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有效控制成本。
更多的船企在尋求其他的出路。它們或與各大院校合作,或在政府引導下兼并重組,或改造廠區出租廠房……總之,嘗試各種方法,把企業盤活。
位于三門浦壩港南岸的浙江勤豐船業有限公司在2012年下半年時處于停產狀態。
2014年年初,勤豐船業轉變經營思路,出租600多畝廠區,引進椒江、路橋、黃巖、溫嶺等地企業。臺州東躍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臺州閣來特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地實力企業都入住該廠區。
位于三門健跳高灣工業開發區的臺州海濱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曾經年產值五六億元,在金融危機后也重新定位,從造船業向修船業轉變,投入7000萬元打造船塢,還組建了擁有近60多個工人的修船團隊。2015年7月,一個長236米、寬40米、深11米,最大能容納8萬噸級船的船塢開門迎客,吸引了上海、福建以及臺州當地的許多客戶前來修理。
臺州造船業的下一個春天何時到來,誰也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