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船院氨燃料集裝箱船榮獲“上海設計100+”年度優秀設計成果獎
9月27日,2024“上海設計100+”發布會暨“設計創新型城市”主題論壇在世博創意秀場舉行。中國船舶集團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研發設計的全球首艘氨燃料動力1400箱集裝箱船GREEN SEALION 1400榮獲第五屆“上海設計100+”年度優秀設計成果獎。上船院副院長李鑫受邀出席本次論壇。
這是繼2022年液化天然氣(LNG)動力7000車級大型汽車運輸船(PCTC),上船院再次獲此殊榮,彰顯了上船院為上海建設世界一流設計之都、助力中國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全球航運業綠色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方案”的雄心、恒心和信心。
上船院始終致力于低碳、零碳船型研發,將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創新設計理念刻入企業基因,持續推出一系列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氨燃料船型。如5萬噸級氨燃料動力成品油/化學品船、7000車氨燃料動力汽車運輸船,以及8.5萬噸、18萬噸和21萬噸氨燃料動力散貨船,尤其是此次獲得第五屆“上海設計100+”年度優秀設計成果獎的GREEN SEALION 1400新船型。
該型船是全球首艘氨燃料動力集裝箱船,標志著全球航運業在清潔能源領域又取得了重要突破,對引領航運業可持續綠色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該船型立足于“綠色環保、節能減碳”的設計理念,主要服務于歐洲、亞洲等區域航線?裳b載約1400個20英尺標準集裝箱,配備氨燃料發動機、氨燃料儲罐、供給系統和加注系統,其船舶能效設計指數低于基線約45%,遠遠滿足國際海事組織(IMO)第三階段的減排要求,且船舶營運碳強度(CII)評級A級(最優級),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CO2)排放約1萬噸。
該船應用CFD流體力學仿真手段優化船體線型提升船舶能效,采用“低速主機+軸帶發電機+可調螺旋槳”推進系統,使船舶在不同的海況下均能達到最優的推進效率,顯著降低船舶運營能耗。同時,通過高壓岸電技術,實現港口內的零排放。主輔機采用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滿足IMO最嚴苛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區要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該船研發過程中,上船院重點考慮了氨燃料具有毒性、腐蝕性等特點,最大程度減少氨氣毒性的影響。如,讓居住區和機艙棚盡可能遠離有毒區域,將可能影響船上人員安全的潛在風險降到最低;為確保氨燃料加注、儲存和供給系統安全可靠,避免產生泄漏,制定緊急情況下的各種應對措施。
今年年初,該船型已獲得來自比利時船東CMB的訂單,并將由中國船廠建造,標志著全球航運業進入氨燃料時代,萬億規模綠氨市場將徐徐打開。而首船首單花落中國,不僅具有重要的示范效應,意味著“中國方案”再一次搶得先機,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且將帶動國內氨燃料主機以及相關系統的研制進程和業績突破,為氨燃料的“制、儲、運、用”產業全鏈條注入強勁動力。
近年來,上船院錨定“建設成為世界領先的智慧型船舶總體院所”目標,堅持強化科技創新引領,進一步優化創新體系,積極發揮總體院所引領行業發展作用,以及資源集聚、國際合作、產業孵化、協同創新優勢,匯聚創新創造合力。
2017年,由上船院牽頭、中國船舶和智能系統業界龍頭企業參與的中國智能船舶創新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連續4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主辦“AI賦能海洋”系列分論壇,為促進產學研用全產業鏈融合、提升智能船舶產業技術創新力和競爭力、搶占國際智能船舶領域制高點貢獻力量。
2019年,上船院成立“智能船舶創新實驗室”,聚焦海上水面自主船舶(MASS)技術和數字孿生技術研究,開展MASS及系統的研發、應用、測試和優化。
2022年,上船院聯合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創建“AI+海洋科創中心”,成為中國首家集人工智能與船海產業跨界融合的創新孵化平臺。
創新設計賦能,助力綠色航運。近三年,上船院創新設計的綠色、環保、低碳(零碳)等新船型國內市場占有率約為32%、全球市場占有率約為18%,位居全球各船舶設計院所前茅。近百型船舶入選英國皇家造船師學會杰出船型錄,研發設計的多型汽車運輸船榮膺“客滾郵”界的奧斯卡——Shippax獎,還曾獲得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創新設計研究院、上海市設計創新中心、中國設計產業100強•十佳設計機構等稱號。
據了解,“上海設計100+”已連續開展5年,致力于面向全球發現頂級設計,已成為一項世界矚目的設計領域高端賽事活動,是優秀設計成果的集中展示和推廣的重要平臺。
